8月16日,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女儿贝东丹·西那瓦当选为泰国新一任总理,不足38岁的她成为泰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理,也是泰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总理。
作为2023年东南亚人均GDP排名第四,总GDP排名第二的国家,政权的交接引发了新一轮对东南亚地缘经济格局的讨论。
讨论最热烈的一则问题便是:决定新加坡命脉的克拉运河,是不是要重启了??

为什么又谈起了克拉运河?
这是一条不存在的运河!
但这也是一条会改变东南亚格局的运河!
如下图所示,由于马来半岛如同一条长长的尖刺,横挡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船只想要横穿通过,就不得不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合围而成的马六甲海峡通过。

马六甲海峡一直被认为是连接东西方的“海上生命线”。
每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中,有60%都是来自或者去往中国,而中国进口的石油中,80%都要通过这一航线!
但上图可以看到,在泰国境内的春蓬府和拉廊府之间的克拉地峡宽度较窄,仅50公里,如果可以挖通开凿出克拉运河,那么往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航线则出现了另一个选项。
根据测算,这将让印度洋进入太平洋的航程缩短1000公里左右,大约是一天半到两天的船运路程!

克拉运河对新加坡的影响
新加坡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便是马六甲海峡的亚洲“咽喉”地位。
特别是新加坡如今的第三大炼油国的地位,就是得益于马六甲海峡得天独厚的运输优势!
世界30%的海上贸易和超过25%的石油运输都要经过新加坡所在的马六甲海峡。

从1960年开始,李光耀就发现了这一巨大的地缘优势,果断决定让新加坡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获得巨大的利润。
一旦克拉运河建立,不仅让这些货物的航运有了另一条航路选项,势必对新加坡的航运经济造成影响。
同时,改道途径的国家地区,也会效仿新加坡当年对原油便利的利用,进行产业布局和开发,从而更改整个亚洲的能源供应格局!
更大了去说,克拉运河影响到的不仅是一国的经济,而是整个东南亚地缘政治的改变。
一旦开建成功,拥有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或将失去东南亚中心的地位,而泰国会逐步成为东南亚地区的战略要地。

2004年,在任总理他信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提出通过建设克拉运河来吸引国际石化行业进驻,推动泰国成为亚洲的石油中心。
但很快在2006年他信代表泰国赴美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泰国发生了军事政变,他信被迫下台,克拉运河提议再度被搁置。
而如今就在不久前,他信的女儿贝东丹·西那瓦当选为泰国总理,中国有句古话:子承父业。女儿上台,或将继承父亲之前未尽的雄心,克拉运河的开挖或将提上议程,这把一直悬在新加坡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似乎有了落下的迹象。
克拉运河什么时候能挖成?
克拉运河开凿,成本是难题之一。而近期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开挖的新闻,让克拉运河开通的可能性似乎又增强不少!
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项目耗资17亿美元,历时4年,预计在2028年完工。承建方为中国路桥集团,运河建成后将获得为期40-50年的运河独家管理权,并保留包括收费等在内的运营控制权。
这让不少人认为,既然中方可以出资开挖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项目,那么耗资巨大的克拉运河,只要中方愿意,也可以协助泰国开挖成功。

图源:早报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项目总耗资为17亿美元,历时4年完成。但克拉运河的项目在2015年时初步预估,将耗费280亿美元,为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项目运河的15倍左右。而且需要耗时10年完成,工程也为柬埔寨项目的两倍以上。

况且克拉运河项目搁置,并不单纯是因为成本和修建难度的问题,还有更多政治因素。
运河表面看似打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隔断,但实际上也会将泰国南部地区和主体分割开。
而南部四府生活着大量的信仰穆斯林的马来人口,本就和泰国主体信仰不同。而这部分地区又和以马来人为主体的马来西亚毗邻,一旦处理不好甚至可能引发被南部地区被马来西亚同化,甚至分裂独立的危机。
所以问题来了,泰国政府真的愿意“自断其臂”,为了赚钱而让国家安全陷入动荡吗?恐怕未必。

图源:地球知识局
更何况,泰国总理四年换届,每次换届甚至尚未换届,就会经历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局动荡,长达十年的建造周期,是任何一届政府都无法拍胸脯保证可以完成到底的大工程,更影响了其他国家投资这条运河的信心。

图源:维基百科 泰国总理的更迭图示
更不要说,泰国政府(或者不管哪国政府)花大价钱开凿了克拉运河后,肯定要向过往船只征收不菲的过路费。
相比之下,马六甲海峡是国际水道,除了在新加坡港停靠转运之外,通行本身其实并不需要花钱了...... 另外,和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这种,能够大幅节省船运路途的运河相比,克拉运河真正能让过路船只省下的路程其实相当有限。

1200公里,真的多吗?图源:见水印
所以说,克拉运河现在只是个看起来很美的项目,真正意义上来说,离真正落地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群狼环伺中的新加坡 其实近年来新加坡的港口地位一直在被不断挑战。
从1990年开始,新加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香港,跃居世界第一;此后几年双方一直拉锯,直至2010年上海港跃居世界第一,取代了新加坡港的霸主地位。 其他东南亚国家自然也不愿在争夺中落后,后来者居上并虎视眈眈:
皇京港
2016年,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承建的皇京港码头举行奠基。
这座港口位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市,据悉将耗资800亿人民币,预计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图源:南洋商报
这座港口被认为可以有效缓解“马六甲困境”——一旦发生极端事件,原材料可绕行马来西亚。
但实际并非如此!
皇京港位于新加坡港的西边,仍然无法绕过马六甲海峡往返印度洋和太平洋。
他的最大作用其实是在与新加坡港口分一杯海运的羹。

但在2018年的时候由于支付问题,以及政府政策不明朗,导致工程放缓,外界传闻一度停工,工人也被召回国。
该项目在2023年重新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支持,在计划初期预计在2025年投入使用,但暂时投入运营时间并不确定。
巴生港
2024年2月,马来西亚第一大港口巴生港宣布扩建,运营商预计将投资约83亿美金将该港口的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约一倍。
但开发时期却相当漫长……为2025年-2055年。

图源:Line Today
丹戎帕拉帕斯港
马来西亚第二大港口丹戎帕拉帕斯港也不愿落后,计划将在2030年将码头的作业能力扩充1倍以上。
虽然一直被同行觊觎,但新加坡从来就没有怕的。
新加坡港真正的优势,可不只是超大能力的吞吐量,这些硬件措施只只他最基本的条件而非真正决定性的因素。
高效的航运全球连通性,高低开放的自由贸易港地位,30多个享有关税减免权的工业区和70余座保税仓库……包括整体税负较低,多项对企业的优惠政策……
这些,才是新加坡港口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底气。
周边的港口或能在新加坡吞吐能力超负荷的情况下分一杯羹,在海运成本高昂的情况下争取到一些客户,但却无法夺走新加坡本身的优势内核。
在东南亚格局中,新加坡坐落在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位,怀璧其罪,永远在被质疑永远在接受挑战。
每当东南亚地区的港口开建、运河挖凿、政权更替,都会引发新一轮新加坡是否即将迎来最大挑战的讨论。
新加坡唱衰论永远不停歇、新加坡经济是否能持续的质疑一直在喧嚣,但小红点自有自己的节奏,身为小国永远不忘自己的危机意识。
保持自己的优势、永远清醒自己为何崛起、如履薄冰应对每一次危机与挑战,新加坡的故事仍然在以他自己的步伐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