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天,新加坡的黄昏很宁静,单亲妈妈马欣和,结束了在临终关怀中心一天的工作,慢慢走向巴士站。
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颜色浅淡,就像过去的那些灰暗的苦楚——虽然不会忘记,但再压不倒她了。现在,能够靠自己双手养活两个孩子,每天做着帮助别人的工作,很踏实,也很幸福。
01
尼姑庵里长大的孩子
很小的时候,欣和就被父母遗弃了。她是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尼姑庵里长大的。
15岁,少女欣和刚刚开始学着思考人生,就不得不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留在庵堂出家,还是迈出这座庙宇独自谋生。

△在亚洲,很多寺庙、尼姑庵都会收养孩童,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人生最初的庇护。
“因为不想出家,我15岁时离开了寺庙,”她后来回忆道。
站在尼姑庵的大门口,手里拎着小小的行李袋,欣和第一次感受到自由的滋味,却也第一次体会到前途未卜的恐惧与孤独。
从那一刻起,不再有师傅们的引导,人生的路,只能靠自己摸索着往前走。
02
我想有个家
17岁,欣和做了一次勇敢的决定,她踏上了新加坡这片陌生的土地,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美发培训。她知道,这是未来养活自己的重要技术,因此学习得格外卖力。
新加坡总会给愿意拼搏的人留一扇窗。
正式工作后,欣和的身份卡逐步从工作签证,换成了绿色的永久居民卡,最终拿到了粉红色的公民身份证。

生活逐渐稳定后,孤独的内心开始渴望一生一世一双人,一群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欣和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心里的变化却是实打实的发生了:“从小没有玩伴和家人,总是很羡慕那些同学家里父母双全,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刚进入社会时,对婚姻和生育完全没想法,但后来有一天,这种渴望突然变得强烈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比马欣和小六岁的男生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他们在网上非常聊得来。认识半年之后,这两个自觉很合拍的人,就匆匆忙忙也开开心心地结婚了。

婚后四个月,欣和就怀孕了,这让她觉得特别幸福。她全心投入这个家庭,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完整的人生。
然而,太仓促的婚姻总是藏着隐患。一点小小的刺激,足以引发巨大风暴。
2015年,小儿子出生后,欣和的丈夫因长期夜班、压力积累,情绪开始出现明显波动,对孩子的哭闹显得格外烦躁。有一次,孩子大声啼哭,他既不哄也不拍,竟然猛地将小婴儿摔在床上。
那一刻,欣和整个人都愣住了。
从那以后,丈夫隔三差五就对孩子打骂,稍有不顺,就大声斥责,甚至直接动手,家里的气氛变得压抑而紧张。
此时,欣和才意识到,丈夫情绪可能存在严重问题。然而,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家,她心中怀着侥幸,觉得再忍忍,等孩子大一点,一切或许就能好起来。
可惜现实并非如此。2017年的一天,四岁女儿一句无心的话,点燃了丈夫心中的怒火。
这一次,暴怒完全淹没了脆弱的理智。他冲进厨房,拿起菜刀疯狂砍向墙壁,愤怒地大喊威胁妻子和孩子。

那个夜晚,厨房冰冷刺眼的灯光,刀锋劈向墙壁声响,让欣和每每想起都后怕。她用尽全力安抚丈夫,颤抖着将自己和孩子锁在房内,拨打了报警电话。
面对欣和的协议离婚申请,丈夫选择了逃避。他拒绝协议离婚,也不愿支付孩子们的抚养费,留下一封信和两个给孩子们的10元的红包,就逃回了马来西亚,从此再无音讯。
03
我也可以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家
丈夫的离开带走了欣和曾憧憬的完整家庭,却也让她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强大力量。
“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和支撑,他们的存在让我忘记了那些不愉快的过去。我决心保护他们,也因此选择诉讼离婚,给孩子们一个安稳的未来。”
欣和穿梭于工作和家庭之间,靠着新加坡政府的托儿服务、学校补助以及社区帮助一步步站稳脚跟。她现在工作的日间临终关怀中心,也给予了她最大程度的支持,“中心很包容,允许我提早回家照顾孩子。”

△新加坡支持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机构和项目有很多,善加利用可以用很少的钱好好抚养一个孩子长大。图片为今年3月,慈善机构义工在超市举办“教导低收入孩子们如何用划算的价钱购买健康的食物”的活动,不仅提供购物津贴也带孩子们学习“用预算理财”的方法。
如今,孩子们逐渐长大,12岁的大女儿会偷偷攒零用钱给妈妈买生日蛋糕和母亲节礼物,10岁的小儿子则总喜欢紧紧牵着她的手。
每当看到孩子们脸上无忧无虑的笑容,欣和就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

周末,她还经常带孩子们出去玩,沙滩、公园、游乐场都留下了他们快乐的足迹。她希望尽自己所能,“在父亲缺席的情况下,给孩子们快乐的童年。”
04
我们也可以是别人生命中的光
生命或许有阴影,但只要愿意尝试,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欣和找到了自己的那束光。如今,她也用自己的经历,加入线上支援群组,为陷入困境中的人提供离婚、争取孩子抚养权、住宿援助以及心理支援,努力成为更多人生命中的那束光。
在新加坡,我们这些漂在异国他乡的新移民姐妹,并不孤单。
在辣妈的各个群里面,姐妹们也在不断地互相分享感情、育儿、教育、医疗等等信息,也在有姐妹遇到困难时,互相支持,互相陪伴,一同越过孤独与灰暗的日子。

一位姐妹曾经在群里求助,在中国国内的丈夫因为长期分居而变心,甚至打算断掉孩子的学费支持。为了守护孩子的未来,她在姐妹们的分享和支持下,考取了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文凭,成功在一所国际幼儿园找到工作,历经一年多艰难的离婚官司,也最终争取到了孩子的抚养权。
还有姐妹说,前几个月孩子刚拿到DP,来到新加坡一脸茫然。翻了辣妈近一两年不断分享的教育信息、小学报名文章,不但找到了合适的英文补习机构,及时给孩子报上了小学,自己也发现了新的工作方向,不再深陷在“没收入”的恐慌中。 每个女性的成长故事,都像是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照亮着更多人前进的路。所以,我们有时会刊登求助故事,有时会邀请在各行各业或者儿女教育上经验丰富的姐妹来做经验分享访谈。我们想要不断、不断记录下更多新移民女性的新加坡成长故事,给前行者做记录,也为后来者加力量。
愿我们每一位姐妹,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喜乐、温柔、强大的走好人生每一段,越走越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自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