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食品局投入3000万元成立新津贴,以提高新加坡鸡蛋、蔬菜和鱼产量

2020年04月10日   •   2万次阅读

世界各地的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疫情越来越严重,难免牵动新加坡民众的危机感,尤其是对食品供应的安全产生忧虑,继之涌现新加坡民众抢购囤积食品和日常用品的现象。然而,在这关键时期也最需要民众理性冷静应对,避免恐慌心理蔓延。新加坡政府也已经一再保证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也会设法确保持续的供应。

新加坡确保食品来源措施

目前新加坡只有少过1%土地用于生产约一成国人所需的食品,其余九成从超过170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加强新加坡食品和其他日需品供应的安全保障,无疑是新加坡政府当下的优先事项。 显然,政府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大自给能力,另一方面则是确保供应来源的多元性和可靠性。

在确保食品来源方面,新加坡食品局采取的主要策略是确保新加坡的食品供应来源多元化,减低对任何单一国家的依赖,使新加坡能够在必要时迅速转向其他食品来源地订货。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同其他政府机构和业界伙伴密切合作,多管齐下致力加强食品安全和供应。这包括:

1:同个别行业的商家集体进行商谈、同行业协会、超市和进口商进行对话;

2:探讨新加坡食品供应面临的挑战;

3:寻找新的食品供应源;

4:研究消费趋势;

5:制定计划应对供应中断的情况。

此外,新加坡政府也设立粮食基金,主要协助本地企业研究可以在海外哪些地点设立食品生产区或外包粮食生产,使粮食货源更多元化,同时加强新加坡粮食供应的韧性。

作为农产量有限的小国,新加坡高度依赖进口粮食供应,特别是本区域国家的进口粮食。为确保国民能有多元的选择,新加坡食品局不断努力寻找新的和潜在的食品供应来源。这包括到海外进行食品采购并同他国建立新的业务关系。

新加坡食品局投入3000万元成立新津贴

在提升自给能力方面,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曾经表示,政府将提速完成“30·30愿景”。

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和新加坡食品局4月8日发布联合文告宣布,政府将设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小组由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领导。同时,新加坡食品局还投入3000万元成立“30x30 Express”津贴,计划在下来6至24个月内加快提高新加坡本地鸡蛋、蔬菜和鱼的产量,加速政府落实“30·30愿景”,即到了2030年,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将能满足新加坡人三成的营养需求。

30·30愿景

新加坡政府曾在2019年宣布30·30愿景,希望2030年新加坡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新加坡民众30%的营养需求,其中20%营养需求来自蔬果,另10%营养需求来自鱼肉和鸡蛋等食物所含的蛋白质。

生产这三类食品的新加坡农产食品业者可从4月中起提呈计划书,申请这项津贴。

文告中还指出,新加坡本地农产食品业者可以使用这项津贴支付农场未来6个月至24个月扩大生产力的前期费用。津贴也会共同出资,协助业者应付采用提高生产力相关科技所须的花费。

新加坡除了投入巨额津贴补助农产食品业者之外,也在加速推动新加坡农产品行业的高科技转型,运用先进科技提高生产力,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出产更多青菜、鸡蛋和食用鱼等农产品。从这个角度看,增加国产食品供应有如借用新的技术生产新生水,把过去难以想像的事变成可能。

农业创新三大措施

在农业创新方面,新加坡主要使用垂直耕种、城市农业和租地这三种方法。

垂直种植

垂直种植(垂直农耕),又称直立种植/立体种植,是利用立体空间,把一片土地的利用面积,以倍数增加,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好比排屋变公寓一样。这可以是室内或室外(大棚内或建筑外壳上)的种植,或是各种动物的养殖。

其种植方法有土培,基质培,水培,雾培和鱼菜共生。室内种植必须利用人造光,室外种植的因为叠得很高,也通常会选择利用人造补光。毕竟,新加坡的用地面积小,成本大,新加坡农业经营者于是发明垂直种植模式。

比如,新加坡的大型农场之一国华科艺农场,该农村占地面积8公顷。农场正在考虑从国外引进新的堆肥机器,减少人工需求,加快堆肥速度,也帮农场腾出更多空间。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农场只能设法提高产量,才能继续生存。

因此,该农场率先在新加坡推出垂直耕种蔬菜的技术,优化农场土地利用。该农场占地3.65公顷,完全开发后平均每日目标生产10吨叶菜,比传统地面农场的生产力高五倍。

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

它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

科技依托型模式是指在农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挥科技研发推广优势以促进农业旅游发展,新加坡发展农业科技园是典型。

新加坡全国可耕地面积仅590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5%,科技农业成为新加坡农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自20世纪8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园,园区内建设了生态走廊、蔬菜园、花卉园、热作园、鳄鱼场、海洋养殖场等,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现今,新加坡的农业科技园已成为集农产品生产、销售、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园,园区展示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每年吸引近600万旅游者。

由于新加坡基本没有农业,所以主要是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这些基地既为城市提供了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观光收入。

在新加坡兴建的6个农业科技园,我们不但可观赏到一些农作物种植场景,而且还可观赏到一些观赏鱼、珍稀动物、名优花卉和果树。所有这些,正吸引著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生产资料创新:租地

作为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时隔数十年首次提供农业用地,以便农民能够利用高技术改善新加坡食品保障。

同时,自今年8月起,新加坡将提供大约60公顷土地,用于农业用途,以期为新加坡食品供应保障提供“缓冲”。

与中国地大物博相比,农民出生都可以分得自己土地。但新加坡的农业用地将由农民竞标获得。竞标者可以列举自己提高生产率的方案。除了构想,他们的出价高低也将是政府考虑的因素。新加坡提供农业用地非常罕见。高技能的农业劳动力在新加坡也不多见。不过,农民在农业研发方面得到政府资助。还有一些土地是采用租赁的方式,获得使用权。比如,新加坡的农业科技园。这些农业科技园都是由国家投资,经营者付租金使用。

刚刚,新加坡人又能再领300新币补贴!
2025年07月02日   •   9万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又新高!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新加坡人首选出国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8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钟出国,中国制造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3万次阅读
事关准证、汇款、出入境!7月,这些大事将影响全岛604万人
2025年07月03日   •   2万次阅读
中国东北走出的传奇女王来新加坡了!“我不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
2025年07月06日   •   2万次阅读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劝“我”别来新加坡?看完后我破防了……
2025年07月05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300新币补贴!申请和使用完整流程一文看懂
2025年07月05日   •   2万次阅读
只靠2万新币,30岁的他在新加坡打下7家店的江山!
2025年07月07日   •   2万次阅读
他等了14年,新加坡永居一直被拒!3岁就来了,一口流利的Singlish
2025年07月05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这么小,抵抗有什么用?挡得住吗?
2025年07月04日   •   1万次阅读
“年轻霸总”恋上新加坡70岁老人,结局竟然这么惨!
2025年07月07日   •   1万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万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巴士上丢东西怎么找回来?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7月03日   •   9918次阅读
黄循财喊你领钱了,这些人最高可领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9063次阅读
新加坡政府又要发钱了!45万家庭直接受益,水电费、补习费都能用
2025年07月07日   •   8550次阅读
新加坡著名公园现致命毒蛇,路人恐慌
2025年07月07日   •   8037次阅读
在新加坡购买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7524次阅读
从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卖的背后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7353次阅读
新加坡前内阁部长将出任南洋理工大学高级顾问
2025年07月04日   •   7182次阅读
口音、着装、发型……新加坡人 VS 中国人,你pick谁?
2025年07月07日   •   7182次阅读
新加坡组屋区要开通无人巴士了!中国造,靠谱吗?司机怎么办?
2025年07月03日   •   6840次阅读
最新!新加坡储蓄券VS国库券VS定存!哪种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32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