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有人玩笑说,在新加坡,情愿shi了也不能病,因为看病实在太贵了

豪华气派的私立医院,和小型诊所形成鲜明对比
还有就是,新加坡的诊所很少做检查,一般都是问一下有哪些症状,用药也仅针对症状,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但药的种类区分地很详细,从胃疼到头疼到肌肉疼,全都区分地清清楚楚,每一粒药都是精准打击

(每一颗药都有特定的作用,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们刚来新加坡,中国国内看病流程还记得很清楚:一般都会先做检查确定病因,该抽血的抽血,该拍片的拍片,搞清楚病因后对症下药;用药是针对病因,不同原因都会用不一样的药。
我个人体验是,国内的医疗更像是治标也要治本,而新加坡的治疗更注重解决症状,用药能控制住症状就算ok。
只是,中国国内不少城市,都面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每次看病都是排队两小时问诊五分钟,排队的流程实在磨人。但好处是,只要排上了队,再晚也总能看上,检查啥的当天或者隔天基本都能搞定。

在新加坡,医疗资源分配相对均匀,诊所遍布全岛,很多HDB楼下就有诊所和牙医,甚至还不止一间,日常看病很方便,所以排队也不会需要很久
然而,一旦需要升级治疗,医院不但排队时间长,昂贵且耗时。最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啥时候能看上
其实说这么多,也不是想要抱怨,只是身在新加坡。咱们可能需要搞清楚看病流程,也对自己的病症紧急程度做一个基本判断。如果着急,又有保险的话,去私立医院能够更快解决问题。
如果是小病症,或者不着急的病症,那么慢慢从诊所走流程,荷包也能少出点儿血。
最近新加坡恰逢新冠、猴痘、手足口、重流感等多种流行病等夹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也在这里提醒大家,要注意防护,希望大家不要再遇到跟我家一样的情况,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度过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