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的数理化到底有多牛?
在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趋势(TIMSS)测试结果中,新加坡几乎年年排名第一;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新加坡学生的数学能力、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更是三方面都是稳居第一。


简单科普下,TIMSS和PISA是国际上非常权威的两个测评学生数学和科学能力的比赛,也就是全球顶尖的学生都在这了,新加坡却年年拿冠军。
除了各种国际排名以外,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在使用新加坡的数学教材。这就不禁让人要发问:是什么使得新加坡学生在STEM科目上的表现如此优秀?
其实新加坡学生数学成绩好,并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找对了路,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学习的方法。也就是为什么不少地方都开始使用新加坡的教材来学习数学的原因。
新加坡的教学法宝就是CPA教学法。

C - Concrete 具象化
P - Pictorial 形象化
A - Abstract 抽象化
具象化主要就是使用数学教具,这块主要用来培养孩子的数感。

形象化就是通过图像将问题表述出来,是为向抽象化过渡做准备。
最后的抽象化就是具体的建模了。建模将复杂的数学问题抽象为简单的数学图形,方便孩子理解。

美国研究曾指出,利用新加坡数学教学法,孩子都会成为数学天才;
利用新加坡教学法,就不会存在孩子对概念不理解的问题,因为,他们的核心教学法——建模,必须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做;
侧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自己独立理解问题-建模-解决问题,非常提高孩子的能力。
什么是建模?
建模是新加坡数学的核心思想。
新加坡建模并非咱们想像的特别高大上的数据模型,就是通过一些条形方块图将数学问题可视化,上了小学的孩子都能理解。
建模主要是教会孩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建模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读懂题,这样才能够将有用的信息体现在图表上。
第二:具备抽象思维,这就和很多孩子不理解未知数的概念一样,孩子需要理解这一小块就代表题目中的具体数字,通过图他能够还原题目,这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
其实建模就和我们最开始教孩子数学启蒙时的方法一样,培养数感的时候,是通过具体的教具,然后抽象到对应的数字上,这样孩子就容易理解。
现在不是抽象到具体的实物上,而是具体的图形上,但原理却是一个样。
关于数学教育,我们经过各种查找后,找到了这张图,一张图说明了新加坡数学教育关注的领域和能力。

新加坡数学核心强调的是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五大方面来解读:
1)态度
包括:信仰、兴趣、欣赏、信心、毅力。这一点是最让人醍醐灌顶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要注重态度的培养,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2)认知能力
包括独立思考能力的考察、学习的自律性。如果任何一种学习不能激发和鼓励人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一定是倒退的学习。
3)处理/加工能力
包括三个方面:说明、沟通和关联;应用和模型;思考和启发能力。
其实这部分简单来说就是应用能力的详细解释,学数学不是为了单纯的理论,而是为了去说明问题,去构建模型解决问题,解决以后还能思考和启发。
4)要掌握的概念
包括:数字、代数、几何、统计、概率、分析。
5)技能
包括:计算、代数方法操作、空间可视化、数据分析、测量、数学工具的使用、估算。
把技能排在最后的教育,才是最有格局的教育方式。
新加坡数学教育告诉我们什么?
1)任何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态度
态度不是简单的学习是否认真,而是如何在坚持的学习背后,学会欣赏知识、建立自信,培养出兴趣,明白这门科学的意义,最后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信仰。
2)举一反三能力远比记忆重要
很多孩子在早期会背唐诗、背乘法口诀等等,因为孩子的记忆力比理解力先发展,所以容易让我们把记忆能力误判为学习能力。
其实不然,如果你不懂计算的逻辑和方法,再会计算能算得过计算机吗?所以1+1=2记住了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了1+1=2以后,可以推算出1+1+1=3。
3)不要用现在的知识体系给孩子设限
我们现在的很多认知,包括已经认为是科学的知识,一定会在未来的世界不断被重新定义,被发现更多,甚至推翻。
孩子本身的想像力是不设限的,学习科学是为了具备思考方法,不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
4)应用能力、建模能力比概念本身的学习更重要
解决问题、实际应用和知识本身是有距离的,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的。作为家长,未必在某个学科特别擅长,但是需要给孩子灌输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这种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