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医学组织制定课程 教医科学生如何与残障病人沟通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的医生制定课程,教导医科学生如何有效的同残障病人沟通,减少误会和冲突发生。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制定课程 教导医科学生如何同残障病人沟通 (19/05/2023)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的医生制定课程,教导医科学生如何有效的同残障病人沟通,减少误会和冲突发生。记者谢诗盈报道。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的医生制定课程,教导医科学生如何有效的同残障病人沟通,减少误会和冲突发生。
在同失聪或听力不好的病人沟通时,如何确保提高声量的同时而不会显得唐突或不礼貌?为糖尿病截肢患者检查时,应该如何同病人沟通,避免尴尬的情况发生?这些都是家庭医生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但在教科书里却找不到答案。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和国立大学综合诊疗所的医生同本地残疾人士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所有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修读家庭医学科的三年级学生都必须修读。
参与制定课程的蔡厝港综合诊疗所家庭医生李慜儿医生表示,课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反思。
李慜儿医生说:“我们在课程的时候模拟问诊的状态,就算是一个短暂的时间也能对病人,还是障碍者表示出你尊重他们,比如说如果是听觉残障的人士,我们可以根据他们想要的方式来跟他们联系,比如说可以用助听器,或者用书写,或者用手语等等。”
25岁的陈彦而患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丧失了大部分的听力,日常需要依赖助听器和唇读的方式进行沟通。她最近因为手腕肌肉撕裂而必须到诊所看诊。
陈彦而说,由于失聪患者的外貌和一般人没有不同,一些医护人员可能会因此忽略她的情况。如果医生受过相关培训,就能化解尴尬,病人看病时也更自在。
陈彦说:“医生会学会compassion和empathy,所以这个values很重要,因为如果你要看病人,你要对每个病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