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醫學組織制定課程 教醫科學生如何與殘障病人溝通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的醫生制定課程,教導醫科學生如何有效的同殘障病人溝通,減少誤會和衝突發生。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制定課程 教導醫科學生如何同殘障病人溝通 (19/05/2023)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的醫生制定課程,教導醫科學生如何有效的同殘障病人溝通,減少誤會和衝突發生。記者謝詩盈報道。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的醫生制定課程,教導醫科學生如何有效的同殘障病人溝通,減少誤會和衝突發生。
在同失聰或聽力不好的病人溝通時,如何確保提高聲量的同時而不會顯得唐突或不禮貌?為糖尿病截肢患者檢查時,應該如何同病人溝通,避免尷尬的情況發生?這些都是家庭醫生每天必須面對的問題,但在教科書里卻找不到答案。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和國立大學綜合診療所的醫生同本地殘疾人士合作,共同制定課程,所有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修讀家庭醫學科的三年級學生都必須修讀。
參與制定課程的蔡厝港綜合診療所家庭醫生李慜兒醫生表示,課程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從中學習和反思。
李慜兒醫生說:「我們在課程的時候模擬問診的狀態,就算是一個短暫的時間也能對病人,還是障礙者表示出你尊重他們,比如說如果是聽覺殘障的人士,我們可以根據他們想要的方式來跟他們聯繫,比如說可以用助聽器,或者用書寫,或者用手語等等。」
25歲的陳彥而患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喪失了大部分的聽力,日常需要依賴助聽器和唇讀的方式進行溝通。她最近因為手腕肌肉撕裂而必須到診所看診。
陳彥而說,由於失聰患者的外貌和一般人沒有不同,一些醫護人員可能會因此忽略她的情況。如果醫生受過相關培訓,就能化解尷尬,病人看病時也更自在。
陳彥說:「醫生會學會compassion和empathy,所以這個values很重要,因為如果你要看病人,你要對每個病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