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制造的卫星周日(7月30日)从印度发射升空,顺利进入轨道。此次发射的主要卫星是一颗名为DS-SAR的用于地球观测的雷达成像卫星,重352公斤,由国防科学技术局和Sintech Engineering联合建造。它配备了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制造的合成孔径雷达,可以产生高分辨率图像。
一旦投入使用,该卫星将向新加坡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卫星图像。新项目将利用卫星为商业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多模态图像和地理空间服务。该卫星可以昼夜、全天候连续运行,而在全旋转模式下,可以拍摄分辨率为1米的高精度图像。周日发射的DS-SAR是国防科学技术局和新科学技术项目最近发射到太空的第三颗卫星。另外两颗卫星分别于去年6月30日和今年4月22日发射。
据印度媒体报道,在升空后约20分钟内,7颗卫星全部成功进入各自轨道。除了新加坡政府的卫星外,此次任务还包括私营公司、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卫星。该大学的小型遥感卫星Galassia-2由工程设计与创新中心(EDIC)的一个约20名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组成的团队建造。研究人员于2017年提出,该卫星的多光谱相机可用于监测作物健康和森林火灾热点等环境变化。项目运营商将在未来几天与卫星联系,以确保船上的仪器正常工作,并对卫星的子系统进行功能测试。这颗卫星预计将运行六个月到一年。
新加坡研发微型卫星升空

隶属于经济发展委员会的新加坡空间科学、技术和工业局和国防科技研究所表示,NeuSAR是一颗160公斤重、使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高效微型卫星,已被发射到太空,并在八天后发回图像。NeuSAR由国防科技研究院、当地空间研究合作伙伴和国际工业合作伙伴设计和开发,是新加坡第一颗商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有助于探索小型卫星星座的商业潜力。
NewSAR图像数据的商业化将由新科学工程公司的地球观测和地理空间分析业务ST Engineering Geo Insights牵头。与光电卫星不同,SAR卫星通过发射电磁波“照亮”地球表面,因此可以昼夜拍摄图像。光电卫星受光线限制,通常只能拍摄白天的图像。除了昼夜拍摄图像外,NeuSAR还可以在恶劣天气下运行,如厚云、大雨或烟雾。它也是世界上第一颗全偏振的小型SAR卫星,其图像可以区分人造物体、自然背景、地形和植被。新加坡航天技术和工业管理局执行主任谭兆明表示,“新一代空间站”的成功发射和运行是新加坡航天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展示了新加坡航空航天工业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以满足民用和商业需求的能力,也反映了我们航天工业的日益成熟。
南大启用首个沿海卫星导航系统数据收集站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启动了其首个卫星导航系统数据收集站,以持续监测新加坡周围陆地高度和海平面的变化。新加坡地球观测站(EOS)在南大建立的第一个沿海全球导航系统数据收集站位于拉撒路岛。该数据收集站于5月22日投入运行,平均每天收集80至90个数据点,供研究人员分析和更准确地监测和评估当地海平面。这将有助于加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南大EOS高级研究员彭东菊博士解释说,目前对未来海平面上升的预测通常基于全球模型,反映东南亚局势的信息有限。
该研究所已经在台湾有两个收集站,在新加坡有第三个,在该地区、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还有更多的收集站。采集站采用先进的GNSS干涉反射仪技术,接收来自GNSS的直接信号,并采集海平面反射回来的信号,以提高海平面监测的准确性。这些收集点还将与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在全岛部署的九个收集点一起,为研究人员提供有用的数据。该研究所和土地管理局于去年6月签署了一项为期四年的协议,让南大的研究人员利用全球导航系统的数据进行环境研究,以更准确地测量我国各地的陆地高度和海平面变化,从而管理和减轻气候变化对新加坡的影响。
*部分段落或图片转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