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近年来的投资策略变得更加谨慎,这种谨慎的态度具体体现在其对风险的降低和对回报的调整上。根据GIC在2023年7月24日发布的《2023/24政府投资组合管理报告》显示,GIC的投资组合在过去的20年里实现了3.9%的年化实际回报率,这一数字较上财年的4.6%下降了0.7个百分点,也是自2020/21财年以来首次跌至4%以下。

图源:FACEBOOK
这份报告中的回报率数据涵盖了从2004年4月至2023年3月的20年时间,今年的计算中排除了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期间的数据,那段时间股市在网络泡沫破裂后出现了强劲的反弹。
以美元计算,GIC在过去20年取得的年化名义回报率为5.8%,低于上财年的6.9%。过去10年和5年的年化名义回报率分别为4.6%和4.4%。
GIC的年化实际回报率下降,部分原因是其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投资策略,GIC首席执行官林昭杰在记者会上表示:“近年来,我们更加谨慎,风险减小,回报自然减少。”此外,GIC在固定收益和新兴市场证券方面有较高的投资比例,这些投资的回报疲弱也影响了整体投资组合的表现。
可持续发展产业成为投资新方向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近日也推出了一项绿色资产投资计划,旨在解决初级和成熟气候科技领域存在的资金缺口问题。该计划是GIC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努力的一部分,同时也反映了其对推动环境友好型经济的承诺。通过这项计划,GIC希望能够支持那些具有长期发展前景的绿色资产公司。
作为计划的一部分,GIC私募股权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小组已经投资了瑞典绿色钢铁公司H2 Green Steel。GIC首席投资官钟哲雄博士表示,GIC大约两年前开始投资H2 Green Steel,并一直在支持该公司通过不同的融资轮次。
这一投资标志着GIC对钢铁行业脱碳化的支持,该行业约占全球碳排放的7%,是一个排放量极高的行业,在GIC及其合作伙伴的支持下,H2 Green Steel今年早些时候成功筹集了65亿欧元用于建设新的钢铁厂。
除了绿色资产,GIC也在人工智能(AI)领域寻找机遇。钟哲雄博士指出,AI将在未来五年、10年乃至15年内成为各行业采纳和转型的关键科技,GIC已经投资了一些AI基础设施提供商,并正在寻找那些能够将AI应用于企业并实现货币化的公司。

图源:CNA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GIC的谨慎投资策略使其积累了一定的“干火药”,可以用于把握各种投资机会。除了AI,GIC还在关注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并已接管了一些投资组合和公司。同时,GIC也在全球新兴市场寻找机会,包括东南亚、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这些市场的发展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资,以促进商务和产品运输等。
多种投资组合提升抗风险能力
GIC的投资组合也在发生变化,截至2023年3月底,名义债券和现金在GIC投资组合的占比为32%,较2020年3月底有所减少。在同一期间,私募股权的占比则从13%上升至18%。这表明GIC正在调整其投资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图源:FACEBOOK
谈到中国的投资展望,GIC集团首席投资官钟哲雄博士认为,中国长期基本面仍具吸引力,但需要灵活挑选投资机会。他举例说,专注于中国消费市场的领域,如运动和食品消费,是GIC感兴趣的。
钟哲雄指出,中国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电池和电动车。他说:“我们相信,这些都是中国在国内和一些出口市场可领先的领域。”
对于GIC是否会投资新加坡上市公司的问题,GIC首席执行官林昭杰表示,GI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如果GIC认为某家公司业务遍布全球且具有良好前景,无论它们的总部设在新加坡或其他地方,GIC都愿意进行投资,这表明GIC的投资决策是基于公司的基本面和未来增长潜力,而不仅仅是基于它们的地理位置。
政府将不会干预GIC的投资决定
新加坡财政部第二部长徐丰达曾在国会中强调,新加坡将继续探索提升新加坡股票市场吸引力的途径,但不会干预主权财富基金GIC的投资决策,包括投资于本地上市公司。这是对武吉班让区议员梁永华提出的问题的回应,他询问政府是否会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一同审视其投资授权,并考虑将部分投资分配给在新加坡交易所(SGX)上市的公司。

图源:ST
徐丰达部长明确表示,GIC必须继续做出专业的投资决策,而政府不应指导或干预这些决策。他强调GIC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和提高新加坡储备的国际购买力,这意味着GIC必须做出旨在为新加坡实现良好长期回报的投资决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GIC必须投资于全球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反映全球投资机会和资产类别的可用性和吸引力。
淡马锡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政府的投资实体确实在当地进行投资,但要求他们根据回报和股东的最佳利益做出这些投资决策,与给他们指示在当地投资是有区别的。发展本地股票市场是政府的重要优先事项,这不仅有助于支持想要上市和扩张的本地公司,也将为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做出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