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已正式揭晓2025年度全球全日制MBA与商科硕士排名。
该榜单广泛涵盖了来自5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共计340个顶尖MBA项目,以及一系列备受瞩目的商科专业硕士领域,如管理学、金融、市场营销、商业分析及供应链管理等五大核心方向。
这一排名无疑是全球商科学生及教育界每年翘首以盼的重要参考,为他们的学术规划与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南。
排名指标
通常,排名以以下几个核心指标为依据:
1. 毕业生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
2. 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
3. 校友成果(Alumni Outcomes)
4. 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
5. 思想领导力(Thought Leadership)
6. 班级和教职员工的多样性(Class & Faculty Diversity)
MBA
排名总体情况
在全球MBA排名前20的院校中,美国高校持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前四位均被美国顶尖学府占据。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凭借其全球最佳的校友成果和毕业生卓越的就业能力,连续第五年稳居榜首。
紧随其后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分别位列全球第二和第三名。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此次跻身前四,超越了伦敦商学院和巴黎高等商学院。
在欧洲,巴黎高等商学院位列全球第六,西班牙的IE商学院紧随其后,排名全球第九。
这一系列排名再次凸显了美国高校在MBA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前五名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 美国
沃顿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 - 美国
哈佛商学院 - 美国
伦敦商学院 - 英国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MIT Sloan) - 美国
新加坡院校排名情况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在亚洲大学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25位。
南洋商学院全球排名第36位,位居亚洲第三。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全球排名第41位,位列亚洲第五。
商业分析
麻省理工学院(MIT)上升一位,凭借其在BA相关商科项目的全球领先地位,成功击败众多对手,重登榜首。
在今年的排名中,法国院校表现抢眼,共有四所院校并列第三,分别是埃塞克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以及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展现了法国在商科教育领域的强大实力。
伦敦商学院(LBS)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位列第五名。
然而,来自英国的帝国理工商学院则稍显逊色,排名第八,与去年相比下降了两个位次。
金融
在最新的排名中,牛津大学荣登榜首,巴黎高等商学院(HEC)紧随其后位列第二。
伦敦商学院则遗憾地被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金融项目超越,未能保持前三的位置。
剑桥大学则稳居第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排名第六。
值得注意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排名继续下滑,从去年的第九名降至了今年的第十名。
管理
去年,全球Top 10榜单罕见地未出现美国院校,几乎完全由欧洲院校占据。
但今年,局势发生逆转,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以及耶鲁大学强势回归,不仅成功挤进前十行列,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其中,斯坦福大学位列第二,MIT紧随其后位列第五,耶鲁大学也表现不俗,占据第七名的位置。
市场营销
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全球评比中,欧洲院校占据了TOP10榜单的九席,其中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独占鳌头。
与此同时,英国院校也不甘示弱,帝国理工学院与华威大学在今年的评比中依然表现出色,分别位列第六和第七。
特别是华威商学院,其排名较去年上升了两位,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商科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作为唯一一所上榜的美国高校,成功跻身TOP10榜单的第五位。
供应链管理
密歇根大学自前年跻身前三后,持续攀升,去年位列第二,而今年更是以卓越表现荣登榜首,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硕士教育的领军者。
与此同时,去年稳坐冠军宝座的麻省理工学院,在今年的排名中未能延续其辉煌,遗憾地未能进入前十榜单。
在英美欧名校云集的Top 10中,香港科技大学(港科)也以其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专业脱颖而出,成功闯入全球前十,并实现了相比去年提升两个位次的显著进步。
中国(内地)高校排名情况
整体概况
中国(内地)共有10所商学院进入2025QS全球全日制MBA排名。
其中5所商学院排名有所下降,另5所排名保持稳定。
在投资回报指标中,中国(内地)MBA商学院展现出强大优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内地)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29,亚洲排名第二。
在投资回报率指标中,全球排名第14(比去年上升5位),亚洲排名第一。
思想领导力指标全球排名第10,亚洲排名第一。
毕业生就业力指标全球排名第30,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投资回报指标排名从去年的第18位下降至第23位,但仍保持亚洲第三。
中欧国际商学院
就业能力指标全球排名第44,进入全球Top50,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所进入该指标前五十的学校之一。
校友成果指标全球排名第19(比去年下降8位),但仍是亚洲排名第一。
学生多样性指标全球排名第44,亚洲排名第二。
就业能力指标全球排名第44,进入全球Top50,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所进入该指标前五十的学校之一。
校友成果指标全球排名第19(比去年下降8位),但仍是亚洲排名第一。
学生多样性指标全球排名第44,亚洲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