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光耀还在,他会如何带领新加坡战胜新冠肺炎

2020年02月23日   •   4万次阅读

相信新加坡。

昨天万事通写过,新冠肺炎暂时还没有得到控制,确诊人数持续增加,目前新加坡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相关连结:累计86人确诊!全面禁止中国来客入境后的新加坡还撑的下去吗?!全岛叫苦连连~

感染群增多、医护人员被感染、多国对新加坡发出旅游警示、官方建议民众没病别戴口罩、医生联名向民众呼吁……(相关连结:75人确诊新冠肺炎、2130人患登革热、经济危机、裁员大潮!新加坡挺住~)新加坡目前的种种情况和措施引发了网友们大讨论,每当新加坡面临危机的时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是会想念国父李光耀先生。 推荐阅读: 假如新加坡有上帝,那他一定姓李~

不少网友提出:若是李光耀还在世,他一定会把新加坡的新冠肺炎疫情处理得很好~

今天万事通就和大家讨论讨论,如果李光耀还在,他会做些什么带领新加坡战胜新冠肺炎?其实,这个问题在2003年就已有了答案。

李光耀的忧心忡忡我看到李光耀哭了。”2003年,一名外国记者在报道里写下这几个字。彼时,新加坡正遭受SARS的影响,李光耀虽已不是总理,却为此忧心忡忡。

“SARS已经到达新加坡,严重急性的呼吸系统综合症令人恐惧。新加坡经济、旅行都受到限制,甚至到吉隆坡的交通都被取消。新加坡的人们都担心这种病会不会流行开,让大家都置身危险。”李光耀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李光耀说这些时,他82岁的妻子柯玉芝因有感染SARS的可能正遭到隔离。而李光耀只说了新加坡遇到SARS的困难,丝毫没提自己心里的煎熬。

李显龙曾回忆李光耀,说他一辈子都在关心新加坡人民。2003年因为SARS的影响新加坡旅游市场快速萎缩,李光耀很担心计程车司机的生计,不停催促李显龙要赶快想办法帮助民众

如果李光耀还在世,想必面对新冠肺炎,他依然会将人民的安危、生计放在自己的生活之前,全心全意地为新加坡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心力。他会及时的组织领导班子,出台对策,帮助全岛人民度过难关。

如今,我们看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曾任李光耀秘书)面对突发的疫情,带领他的团队,临时快速高效的重新修订了2020年财政预算案,给国民、企业发钱,就是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闯过这艰难的一关。(详情参考:新加坡豪砸836亿抗新冠肺炎!全岛570万公民、PR、外国人全受影响~

关键时刻,需要当机立断

新加坡政府的“决策效率”,受到过许多国家和人们的赞扬。

这一点,也是李光耀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根据吴作栋自传《高难任务》,1988年的一次内阁会议中,李光耀曾愤怒地表示若李显龙不是他儿子,他会立刻让其取代吴作栋。

而究其原因,是因为李光耀无法忍受吴作栋没能当机立断地下令逮捕应该逮捕的人。因为李光耀觉得,如果要做一件事情,就应该当机立断,不应该拖时间

2003年,SARS疫情来势汹汹,新加坡政府在最快时间内作出了各种部署,吴作栋表示“SARS是一场‘全民性战争’,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新加坡将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如果李光耀还在世,在新冠肺炎于新加坡蔓延之初,他应该也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当机立断,比如成立部长级抗炎小组、出台新规定,开启抗击疫情的N道防线,保障新加坡人民的安全。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加坡快速做出反应,严格控制海关,停止航线,隔离有风险的人群,这正是基于李光耀时代的经验。如果是李光耀先生带队抗疫,一切的措施可能来的更快更严格(参考阅读:官宣!新加坡暂停签发所有类型新签证给中国人,全面禁止中国来客入境~

快速高效的隔离

对2003年的新加坡来说,卫生部没有办法从其他的国家学习经验,只能“摸著石头过河”。而且新加坡的运气也很不好,遇到的第一个病人就是“超级传播者”,让疫情迅速地扩散开。当人们意识到的时候,感染的人数已经不少了。

可新加坡却交上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用极其快速、高效的公共卫生应对行动隔离了病人,用“隔离与围堵”的策略极大程度地减少了SARS的蔓延

如果李光耀还在世,当新冠肺炎来到新加坡,他应该也会根据形势权衡判断对新加坡有力的措施,并在第一时间施行,例如隔离病患、关闭航线、停止一些活动等。

新冠肺炎爆发,新加坡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隔离措施,还制定了相关的法令,密切监测隔离人群,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李光耀时代的经验。

以身作则,家人也没有特权

回忆2003年的SARS,李光耀曾经历了多个“惊醒动魄”的瞬间,但无论在什么关头,他都坚持以身作则。 他的妻子柯玉芝接触了确诊病人,需要隔离,于是和民众一样收到了隔离令

李光耀发现自己体温为37.8,他立刻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虽然之后发现是虚惊一场,但李光耀在自己的公文包里也放了一只体温计,每天定时给自己量体温。

因为李光耀觉得,他提醒了新加坡人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对任何感冒发烧症状掉以轻心,所以他必须以身作则,先让自己做到这些事情

如果李光耀还在世,他也一定会率先垂范。他也会向“吹哨人”一样,从自己做起,让民众多注意个人卫生,或需要定时测体温,不要去人多的地方的,所有法规也会一视同仁,他的家人也需要全部遵守。(参考:58人确诊!新加坡出现“吹哨人”,向全岛570万人发出紧急呼吁~

“非典”时期,每家发温度计

除了限制医院传播之外,新加坡针对SARS还给新加坡的每家人都发放了体温计,并附上了四种官方语言印刷的使用说明书。

为了做到这项措施,新加坡卫生部共订购了100万支体温表(当时新加坡全国共有92万户家庭),大概耗资约1000万新元。

环境发展部也免费分发电子口腔体温表给4万名集市里的摊主及其雇员,要求他们每天测量两次体温并对所有集市进行大扫除。

如果李光耀还在世,他应该也会考虑到全岛人民的生活所需,并采取措施协助民众获得对抗疫情所需要的用品,关注大家的安全所需。

在新冠肺炎爆发刚一开始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组织在各个社区,给民众们免费发口罩,这动人的一幕,也正是借鉴了李光耀时代的宝贵经验。(参考:75人确诊新冠肺炎、2130人患登革热、经济危机、裁员大潮!新加坡挺住~

学校每日检测、停课

不仅给家庭发体温计,教育部也拨款500万为中小学生准备体温表,要求学生上学前测试体温,当超过37.5时需要留在家中并看医生。

到2003年3月27日,因为形势变得严峻,新加坡所有的学校都宣布停课。

如果李光耀还在世,关注新加坡孩子成长的他一定会作出最有力孩子们身体健康的决定,保证新加坡的学校都能平安顺利地度过疫情。

比WHO更严格的隔离令执法

按当时WHO的标准,病人只要在48小时内没有发烧就算复原,康复出院的人有10天假期。但新加坡却以72小时为标准,同时新加坡医生会给予康复病人14天的在家隔离令

1/2
下一页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8550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汇率5.63!创14年新高!换汇千万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7011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这8个鲜为人知地方,禁止进入!
2025年05月06日   •   4788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阅读
对你的Singpass做这些事,换来的不是快钱,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新加坡人过关新方式!手机一扫,轻松通关去马来西亚!
2025年05月06日   •   3420次阅读
卫塞节遇上母亲节,新加坡一波活动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3249次阅读
24万富豪集体涌入新加坡!他们为何对狮城情有独钟?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阅读
震惊!这个没有资源的"小红点"凭什么成功?副总理王瑞杰首次公开6大治国狠招
2025年05月01日   •   2907次阅读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调涨订阅费!新加坡人每月要在这7个流媒体平台花多少钱?🔎
2025年05月03日   •   290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