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是新加坡开放客工宿舍住户防疫管制、出入自由的第60天,也是全面开放夜店和娱乐场所,顾客再也无须出示冠病检测阴性证明的第70天。
新加坡已具备“冠病韧性”
因此再不必强制室内戴口罩
《海峡时报》8月23日报道,专家认为,新加坡在本波和上一波疫情当中,防疫措施没有收紧,反而放宽,同时医疗资源并没有受到挤兑,因此,是时候继续放宽措施了。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古阿烈指出,在今年初的奥密克戎BA.1、BA.2疫情的时候,新加坡还执行一些防疫安全措施,包括堂食以五人为限、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限流等等。

在BA.1、BA.2奥密克戎波的期间,新加坡继续对防疫措施做出松绑,包括:
3月29日开放十人堂食、停止医疗、海事、建筑等关键领域职工的定期检测
4月1日开放边境,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旅客无须检测、无须隔离
4月26日索性完全开放堂食,不再限制10人,也不再限制人际距离,并且,取消居家上班的强制安排等等
到了六七月出现奥密克戎BA.4、BA.5感染波时,新加坡仍继续放宽措施,包括:
6月14日夜店不设限
6月24日客工宿舍住户外出不限流等等
在BA.1、BA.2奥密克戎波初期,ICU重症病房占用率为4.0%,到了峰值时期,ICU占用率最高的时候为15.4%。

在本波BA.4、BA.5,ICU占用率最高是在8月9日国庆日当天,为7.7%;到了昨天,为2.6%。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教授说,由于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加上疫苗接种产生的保护的双重作用,新加坡人口对“冠病-19”病毒具备一定的韧性,重症和死亡风险大为降低。
但他认为,在一定的场景下,以及一些特定人群,仍然应该戴口罩,例如年长者和免疫能力低下者,在人群密集场所应该戴口罩,降低感染的风险,不仅是防范“冠病-19”病毒,也防范其他病毒。
国大医院传染病专家戴尔说,在公共运输工具上肯定需要继续戴口罩,一来是因为人群密集,二来是因为乘客流量很大,会接触到各种人,感染风险比较高。
戴尔也认为,医院和疗养院应该是最后才取消“口罩令”的。他判断,由于这些场所有大量体弱人员,或许“永远也不会解除这些场所的口罩令,虽然住院病人会很愿意见到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脸孔。”
戴口罩并非完全无害
专家认为,室内戴口罩的要求早晚应该取消,因为戴口罩不是完全无害的。
古阿烈说,口罩对环保、对孩童的学习环境、以及对聋哑人的唇语交流都是有妨碍的;戴口罩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脸盲症”,对人们的社交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他说,在疫情的高峰时期,人们为了压制病毒传播,任何努力都是必要的。但是,新加坡现在大部分人口已受过感染,几乎每个人都接种了疫苗(93%),而且也接种了加强针(79%),长期继续戴口罩可能就弊大于利了。

戴尔说,卫生部会用循证原则决定什么时候该戴口罩、什么时候不必继续戴口罩;由于政府提供的数据和信息透明、诚实,因此社会与政府能够存有互信。
他认为,在不必继续戴口罩的时候取消“口罩令”,是政府取信于社会的又一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