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新加坡从国家储备金里拿出了超过400亿新币去抗疫,这让许多年轻一代的坡岛居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新加坡还有自己的小金库!
近日,李显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要认为新加坡的国家储备永远充足,这是最大的误解!
之前大队长有发表过内容,MAS(新加坡金管局)在疫情期间损失308亿,大多数就是这部分储备金,用于疫情期间的国家开销。
01 李显龙:新加坡储备金并不是永远充足的!
最近,李显龙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新加坡的开支需求超出收入增长,他急于继续累积国家储备金,而且累积的时间越长越好。
虽然新加坡的“小金库”已经足以应对大多数的情况,不过在开支超过收入的情况下,一些坡岛居民却还认为,新加坡的储备金将永远充足,这才是最大的误解!
总理表示,第四代领导班子需要应对不断增加的开支需求,这也是当局最后决定将在今年和明年提高消费税的原因之一。

02 李显龙:不公开储备总金额
为什么新加坡会有国家储备金这个东西呢?
李总理表示,在新加坡面临困难时,如果有额外的一张牌可打,会令人感到安心许多。
为了保障国家利益,新加坡没有公开过小金库里的“存粮”,但总理透露,已经足够应付大多数情况。
“对大多数情况来说,这笔数目已经足够了,足以在每年的预算案中为我们提供大量支持,为政府的收入做出贡献。”
据悉,新加坡首次动用储备金是在2009年,当局拨出 49 亿新币应对金融危机。疫情期间,新加坡又从储备金里拿出400多亿,用于抗疫。
李显龙说道:“国家有这样的资源,是幸运的。”

03 那储备金需要多少才足够呢?
对此,李总理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我们认为我们不需要任何东西。但当危机来袭时,我们却需要40、50亿元;而当疫情暴发时,我们最终花上400多亿元,所以你不会知道你需要多少。”
李显龙总理也发出警告,比新冠疫情更糟糕的情况也可能会发生,因此,新加坡人应该把储备金视为未雨绸缪的资金,如果情况允许,就应该慢慢累积,这样下一代才能更安稳。
上世纪70和8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因此有多余的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尽管现在新加坡有钱了,但若想要像当初一样,拿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至3%来去充实小金库,却是很困难的。 “经济将无法承受。但在以前,我们的经济可以承受,我们的先辈如此严谨和有远见,因此我们是受益者。”

04 李显龙:不要有富二代思维
在疫情期间,新加坡反对党多次要求当局透露储备金有多少,才决定是否要支持政府的预算案和税务计划。
李显龙表示,这是在打探“银行里有多少存款,我能动用多少,这是‘富二代’的心态。他们觉得自己发财了,想要摘取先辈们的劳动果实,这个态度从根本上是错误的”。
李显龙当时说道,国家应该未雨绸缪,以后有钱了,就多存一点,“这才是长期建设新加坡,确保子孙后代未来无忧的方式”。

05 总的来说
最后李总理表示,新加坡人需要明白储备金是需要珍惜的 “宝贵财富”。
“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它,但不要把它浪费掉。因为一旦它没了,它就是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