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新加坡從國家儲備金里拿出了超過400億新幣去抗疫,這讓許多年輕一代的坡島居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新加坡還有自己的小金庫!
近日,李顯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要認為新加坡的國家儲備永遠充足,這是最大的誤解!
之前大隊長有發表過內容,MAS(新加坡金管局)在疫情期間損失308億,大多數就是這部分儲備金,用於疫情期間的國家開銷。
01 李顯龍:新加坡儲備金並不是永遠充足的!
最近,李顯龍總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隨著新加坡的開支需求超出收入增長,他急於繼續累積國家儲備金,而且累積的時間越長越好。
雖然新加坡的「小金庫」已經足以應對大多數的情況,不過在開支超過收入的情況下,一些坡島居民卻還認為,新加坡的儲備金將永遠充足,這才是最大的誤解!
總理表示,第四代領導班子需要應對不斷增加的開支需求,這也是當局最後決定將在今年和明年提高消費稅的原因之一。

02 李顯龍:不公開儲備總金額
為什麼新加坡會有國家儲備金這個東西呢?
李總理表示,在新加坡面臨困難時,如果有額外的一張牌可打,會令人感到安心許多。
為了保障國家利益,新加坡沒有公開過小金庫里的「存糧」,但總理透露,已經足夠應付大多數情況。
「對大多數情況來說,這筆數目已經足夠了,足以在每年的預算案中為我們提供大量支持,為政府的收入做出貢獻。」
據悉,新加坡首次動用儲備金是在2009年,當局撥出 49 億新幣應對金融危機。疫情期間,新加坡又從儲備金里拿出400多億,用於抗疫。
李顯龍說道:「國家有這樣的資源,是幸運的。」

03 那儲備金需要多少才足夠呢?
對此,李總理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我們認為我們不需要任何東西。但當危機來襲時,我們卻需要40、50億元;而當疫情暴發時,我們最終花上400多億元,所以你不會知道你需要多少。」
李顯龍總理也發出警告,比新冠疫情更糟糕的情況也可能會發生,因此,新加坡人應該把儲備金視為未雨綢繆的資金,如果情況允許,就應該慢慢累積,這樣下一代才能更安穩。
上世紀70和80年代,新加坡經濟高速發展,因此有多餘的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儘管現在新加坡有錢了,但若想要像當初一樣,拿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至3%來去充實小金庫,卻是很困難的。 「經濟將無法承受。但在以前,我們的經濟可以承受,我們的先輩如此嚴謹和有遠見,因此我們是受益者。」

04 李顯龍:不要有富二代思維
在疫情期間,新加坡反對黨多次要求當局透露儲備金有多少,才決定是否要支持政府的預算案和稅務計劃。
李顯龍表示,這是在打探「銀行里有多少存款,我能動用多少,這是『富二代』的心態。他們覺得自己發財了,想要摘取先輩們的勞動果實,這個態度從根本上是錯誤的」。
李顯龍當時說道,國家應該未雨綢繆,以後有錢了,就多存一點,「這才是長期建設新加坡,確保子孫後代未來無憂的方式」。

05 總的來說
最後李總理表示,新加坡人需要明白儲備金是需要珍惜的 「寶貴財富」。
「你可以在需要的時候使用它,但不要把它浪費掉。因為一旦它沒了,它就是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