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日本发生了7.6级地震,同样是地理面积小的海岛国家,新加坡新加坡从来不发生这样的灾难,难道真的是风水宝地吗?我认真地看了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公开报道:
新加坡有台风吗?基本没有!
台风的形成需要足够的温度台风的形成需要足够的温度与湿度,通常只会在温度高于26~27℃的暖阳面上形成。在这一点上新加坡其实很符合条件。 但同时形成台风还需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而赤道附近的偏向力接近于0,因此虽然新加坡温度湿度都合适,但没有足够的偏向力让暖气团转起来也就无法真正形成台风。
还有个冷知识:台风国际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细观这个列表,竟然找不到台风委员会14个会员之一的新加坡提供的名字,间接可见新加坡有多么少见台风。
新加坡有地震吗?基本没有!
新加坡处于板块深处并且也不在地震带之上,所以从来没有地震,而距离新加坡最近的地震多发区是苏门答腊岛以西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苏门答腊岛就像一个巨大的屏障挡在新加坡与地震带之间,即便发生强震新加坡最多也只是有震感的。

新加坡最近的地震多发区是印尼苏门答腊岛以西,那里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新加坡恰好被整个印尼完全与地震带隔开,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就像一个巨大的屏障,保护了新加坡。
没有地震,却家家有防空壕。这点不得不佩服新加坡人,尽管没有地震,但新加坡人几乎每家每户,不管房屋大小,都有一个防空壕,一般是储藏室。建屋局自1996年以来所兴建的政府组屋,都有。在某些组屋区,地下设有笨重的防空壕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新加坡的一些地铁站,在危机时也可以临时作为避难所。朋友们可以留心看看,如果地铁站牌上有写上Shelter 字样的三角形,就表示这个地铁站具备防空洞的功能。

新加坡有海啸吗?基本没有!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属实绝佳!北有马来半岛,南有友爪群岛,东有婆罗洲,西有苏门答腊,四面八方的屏障让新加坡发生海啸的概率几乎为零。

即便是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例如印尼与菲律宾之间发生海啸,到达新加坡的时间至少也需要10个小时。2004年印尼9级地震之后,新加坡环境局花费130万新币聘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专家,设计了一套海啸模拟系统与紧急措施,确保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新加坡也能安然无恙。
那还有其他在新加坡自然灾难的风险吗?
今年5月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说,到2100年,新加坡和东南亚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将面临高温天气增多、极端降水更频繁和海平面上升等挑战。根据2015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结果,到2100年,在中度和高度碳排放的情况下,新加坡周围的平均海平面预计会上升0.33至1.05米。 而且新加坡是一个雨量充沛的热带岛国,近30年来年降雨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城市内涝的情况极为罕见,这得益于新加坡人设计的先进城市排水系统。

在进行地面建设之前,新加坡通常会提前规划和设计建筑的地下和地面排水系统,确保每栋建筑、人行道和马路周边都配备了足够数量的排水渠。这些排水渠与城市的主要排水系统相连,形成了遍布全岛的城市雨水收集、排放网络,保证了大量雨水能够及时、快速地排出。 新加坡危机意识很足,对于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确实很有一套,这当中离不开城市规划师的功劳。新加坡政府目标长远,单是基础建设投资已规划到100年后。着重开发地下空间。按照规划,2030年的新加坡将是这样的:


综述:新加坡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基本没有任何对天灾的担忧,而且当地政府依旧非常重视应急措施和基础建设并作出了提前的规划,是相当安全的“宝藏体质”国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