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东发先生为广播局的体育赛事颁奖。
广播局的另一个里程碑是1985年3月1日开始播出国会开会情况。
每年的政治重头戏是总理的国庆群众大会。这是总理向全国人民就国家的现状发表演讲,并回顾过去的一年以及展望未来。国庆群众大会以往是在里巴巴利路的国家剧场举行。这个由文化部管理的剧场也是许多文化表演的演出地点。一天,公共工程局报告说国家剧场的悬垂屋顶有部分生锈,因此对观众可能会有安全隐患。政府认为国家剧场应该拆除。凑巧,有一个私人拥有的嘉龙剧院,已经转型成一个电影院,但电影院并不赚钱。剧院业主找上郑先生,出价一千两百万要把整个建筑卖给广播局。郑先生看到剧院有一个大舞台,相关设备还齐全, 认为可以把它还原成剧院。郑先生于是上书建议政府买下这栋建筑,内阁批准了这个建议。重新装修过的嘉龙剧院,在接下来20年里成为广播局拍摄国庆群众大会、综艺节目和许多其他文化活动的好地点。
1986年3月,国家剧院信托委员会在国家剧场被拆的几个月前搬到嘉龙剧院。1986年,嘉龙剧院成为一个设备完善的剧场。更具意义的是,它取代了国家剧场,从1983年到2000年是国庆群众大会的举行地点。
郑东发先生是一个敢于创新干实事的人,他唤醒了一头沉睡的老虎,还教会它吼叫。他刚到加利谷山时,山上有900个山民,他离开时,山民增加到3000人,并累积了两亿六千三百万元(263 million dollars)的巨额盈余。RTS时代,我们是依赖固定的拨款过拮据的日子,郑先生没给我们鱼却教会我们如何钓鱼。在他的引导之下,许多部门因勤奋努力和专注热诚而发光发亮,他也让员工们有更好的收入,但最重要的是,他让加利谷山上的人觉得当一个广播从业员是何等骄傲。
本文出自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回望加利谷山》一书。

郑东发作者简介:
郑东发先生曾经是国家发展部常任秘书。1980年至1988年,当他担任文化部常任秘书时,他兼任新加坡广播局总经理,及后来的新加坡广播局副主席。他被公认为是新加坡华语电视剧在80年代初起飞的重要推手。郑东发先生离开加利谷山后,出任新加坡驻中国第一任大使。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详细记录新加坡广播电视发展史的重要中文书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传媒(MediaCorp)中文节目组的台前幕后人员撰写的集体记忆,图文并茂地讲述了80年来发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50个篇章分为八辑:统帅、先驱、广播、新闻与时事、综艺节目、华语戏剧、幕后大军、熠熠星光,时间跨度从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一直到2016年新传媒搬迁到纬壹科技城。真实地记录了一批热爱广播电视事业的台前幕后人员,如何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零开始不断追求卓越;如何为观众制作更好更精彩的广播和电视节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回望加利谷山丨来源
郑裕通丨整理
郑东发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