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蚂蚁制图)
作者 红蚂蚁团队
赠送红包是农历新年重要的一环,无论是长辈包红包给小辈,还是成年子女送给父母,每个红包都代表了祝福与喜庆。
但红包具体该包多少钱,你可心里有数?
过去几天,网络上流传着一份“农历新年红包指南”,按照对方与自己的关系,给出以下建议:
父母与配偶:188元至2888元(新元,下同)
祖父祖母、岳父岳母、自己的孩子:88元至888元
兄弟姐妹与其配偶、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68元至288元
侄儿、外甥,或朋友、同事、邻居等的孩子:10元至20元
家庭帮佣:20元至80元
泛泛之交:6元至18元
其他(如服务人员):2元
这份指南引起了不少网民讨论,其中有人提出:
太小气了,怎么只给服务人员2元的红包?

新加坡2元钞票。(海峡时报)
更偏激一点的反应是:
给2元红包如同羞辱对方,倒不如不给。
持类似看法的网民可能觉得在今时今日的新加坡,2元在一些地方买杯咖啡都不够,才认为2元太少。
但更应该质疑的,可能是这种指南到底有什么用途。
网上也找得到相似的婚礼红包指南,建议人们出席婚宴时应该给新人包多少红包。
但这类婚礼红包指南还是根据婚宴场合(如酒店、餐馆等)的宴席价格提供建议,因此对于想帮助新人抵消婚宴费用、经济上有能力这样做的宾客,多少还有些参考价值。
即便如此,新人埋怨宾客红包包得少,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不满还是偶有所闻,令人们不得不怀疑,这类“指南”是否间接抬高了新人的期望,认为宾客都应该按照这种“行情”包红包。

(联合早报)
新人尚且如此,农历新年期间收到红包的人们如果也这样反应,便不奇怪了。
说回这份农历新年红包指南。
一般人在包红包的时候的确会考虑对方跟自己的亲疏,但像这份指南一样明确根据对方与发红包者的亲属关系建议红包金额,难保不会挑起人们的攀比心态:
孩子会如何看待红包低于“行情”的长辈?
同学之间,会不会嘲笑收到的红包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同学?
长辈在包红包的时候,会不会担心自己的红包“不达标”,因而宁可透支预算,也要按照“行情”包红包?

(联合早报)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都跟所谓的红包指南无关,即使没有它,一些小辈还是可能对红包包得少的长辈“另眼相看”,家境较清苦的学生还是可能被歧视,想要强充体面的长辈还是会强充体面,这些全都是个人的问题。
但是,可能加剧这种情况的因素,总是越少越好吧?
无论是过年、喝喜酒,还是任何需要赠送红包的场合,建议大家包红包的时候量力而为,收红包的时候心存感激,否则就与赠送红包的意义背道而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