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螞蟻製圖)
作者 紅螞蟻團隊
贈送紅包是農曆新年重要的一環,無論是長輩包紅包給小輩,還是成年子女送給父母,每個紅包都代表了祝福與喜慶。
但紅包具體該包多少錢,你可心裡有數?
過去幾天,網絡上流傳著一份「農曆新年紅包指南」,按照對方與自己的關係,給出以下建議:
父母與配偶:188元至2888元(新元,下同)
祖父祖母、岳父岳母、自己的孩子:88元至888元
兄弟姐妹與其配偶、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68元至288元
侄兒、外甥,或朋友、同事、鄰居等的孩子:10元至20元
家庭幫傭:20元至80元
泛泛之交:6元至18元
其他(如服務人員):2元
這份指南引起了不少網民討論,其中有人提出:
太小氣了,怎麼只給服務人員2元的紅包?

新加坡2元鈔票。(海峽時報)
更偏激一點的反應是:
給2元紅包如同羞辱對方,倒不如不給。
持類似看法的網民可能覺得在今時今日的新加坡,2元在一些地方買杯咖啡都不夠,才認為2元太少。
但更應該質疑的,可能是這種指南到底有什麼用途。
網上也找得到相似的婚禮紅包指南,建議人們出席婚宴時應該給新人包多少紅包。
但這類婚禮紅包指南還是根據婚宴場合(如酒店、餐館等)的宴席價格提供建議,因此對於想幫助新人抵消婚宴費用、經濟上有能力這樣做的賓客,多少還有些參考價值。
即便如此,新人埋怨賓客紅包包得少,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不滿還是偶有所聞,令人們不得不懷疑,這類「指南」是否間接抬高了新人的期望,認為賓客都應該按照這種「行情」包紅包。

(聯合早報)
新人尚且如此,農曆新年期間收到紅包的人們如果也這樣反應,便不奇怪了。
說回這份農曆新年紅包指南。
一般人在包紅包的時候的確會考慮對方跟自己的親疏,但像這份指南一樣明確根據對方與發紅包者的親屬關係建議紅包金額,難保不會挑起人們的攀比心態:
孩子會如何看待紅包低於「行情」的長輩?
同學之間,會不會嘲笑收到的紅包達不到「最低標準」的同學?
長輩在包紅包的時候,會不會擔心自己的紅包「不達標」,因而寧可透支預算,也要按照「行情」包紅包?

(聯合早報)
當然,你可以說這些都跟所謂的紅包指南無關,即使沒有它,一些小輩還是可能對紅包包得少的長輩「另眼相看」,家境較清苦的學生還是可能被歧視,想要強充體面的長輩還是會強充體面,這些全都是個人的問題。
但是,可能加劇這種情況的因素,總是越少越好吧?
無論是過年、喝喜酒,還是任何需要贈送紅包的場合,建議大家包紅包的時候量力而為,收紅包的時候心存感激,否則就與贈送紅包的意義背道而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