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收入排名仅次于新加坡的香港,竟然“翻车了”。在新的预算案中,香港的公务员被要求全体冻薪,并且,政府还要从编制中裁撤将近一万人出去。这不仅让人深思,香港到底怎么了?难道香港人真的要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了吗?
这让不少新加坡人隔岸都感受到了寒意,于是新加坡政府也开始对自己进行了检讨,为了避免香港的现状在新加坡发生,这些“老一辈”的智慧,新加坡还得继续下去!
01 香港“由奢入俭”的背后
在新的预算案中,有几个大动作与香港人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香港对原本普惠市民的交通补贴、电费减免等福利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缩减。不仅如此,香港的公务员也将全体冻薪,并预计在接下来削减一万个编制职位。
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要求公务员冻薪,并不是说不发工资了,而是不再涨工资,维持现在工资水平的意思。
但尽管如此,港府如此罕见的“出招”,依旧让不少人感慨,香港人这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呀!而让香港政府被迫做出“由奢入俭”举措的背后元凶,正是香港目前日益严峻的财政赤字问题。

香港财政赤字可不是小事儿,从新的预算案中我们也能感觉到,这已经到了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的地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得说说香港经济和房地产之间的紧密关系了。
香港经济对房地产依赖程度特别高,房地产市场好的时候,经济跟着繁荣;可一旦房地产市场低迷,经济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开始衰退。这些年,香港楼市状况不佳,写字楼空置率高,零售业销售数据也不好。
就拿卖地收入来说,这是港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去年前7个月卖地收入才完成全年目标的11%,差距实在太大。楼市不景气,不仅卖地收入少了,像印花税收入也大幅下跌。

可港府的支出一直没闲着,在民生项目上的投入一直不少,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教育等领域的开支占了经常性开支的近60%,再加上还有各种大项目要花钱,像港铁北环线、香港北部都会区这些,这一进一出,财政赤字就越来越大。
从数据上看,香港已经连续多年出现财政赤字。2024/2025财政年度,初步估算综合赤字大约1000亿港元,比年初预计的多了一倍多。

香港财政赤字这么严重,给社会带来了不少影响。在公共服务方面,很多项目因为资金短缺面临困境,教育、医疗的投入可能会受到挤压,服务质量说不定会下降。
对投资者来说,他们对香港的经济稳定性产生了疑虑,这对香港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都不是好事。
02 新加坡独到的经验
恰逢 2月26日香港发布财政预算案当天,新加坡国会也迎来了一场关于财政政策的激烈辩论。其中就有议员言指出,香港如今的财政困境也有可能在新加坡上演。
但是新加坡与香港的情况还不同,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新加坡并不能像香港那样,背后有像中国内地这般强大的经济后盾,所以,新加坡一切只能靠自己精打细算。

不过好在新加坡谨慎的财政政策不仅关注眼前,还能为未来铺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香港这样财政赤字情况的发生。
特别是在土地销售管理问题上,新加坡一直坚持审慎理财的原则,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上新加坡政府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就拿征收高额印花税来说,这对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很有效果。想买房子来投机赚钱的人,高额印花税(外籍买家统一征收60%)会让他们好好考虑考虑成本和收益,不敢轻易下手。这样一来,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氛围就淡了,市场也就相对稳定了。

此外,新加坡还有组屋制度,这是新加坡房地产政策的一大特色。土地控制在政府手上,政府出钱修建组屋满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让大多数人都能有房子住,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同时,营造了稳定的营商环境,引起国外企业前来投资入驻。
然而,尽管新加坡的政策已经非常谨慎了,但依旧不可忽视的是,新加坡本身是一个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其发展高度依赖外资。
国际贸易摩擦、全球经济衰退等因素都可能对新加坡的经济和财政收入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为了未雨绸缪,新加坡政府依旧会秉持更为严谨和谨慎的态度对待目前的经济状况。
香港财政困境引人深思,新加坡的经验值得探讨。您认为香港该如何改善现状?新加坡又能否持续避免类似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