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務員收入排名僅次於新加坡的香港,竟然「翻車了」。在新的預算案中,香港的公務員被要求全體凍薪,並且,政府還要從編制中裁撤將近一萬人出去。這不僅讓人深思,香港到底怎麼了?難道香港人真的要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了嗎?
這讓不少新加坡人隔岸都感受到了寒意,於是新加坡政府也開始對自己進行了檢討,為了避免香港的現狀在新加坡發生,這些「老一輩」的智慧,新加坡還得繼續下去!
01 香港「由奢入儉」的背後
在新的預算案中,有幾個大動作與香港人的切實利益息息相關。香港對原本普惠市民的交通補貼、電費減免等福利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縮減。不僅如此,香港的公務員也將全體凍薪,並預計在接下來削減一萬個編制職位。
不過這裡要注意的是,要求公務員凍薪,並不是說不發工資了,而是不再漲工資,維持現在工資水平的意思。
但儘管如此,港府如此罕見的「出招」,依舊讓不少人感慨,香港人這是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呀!而讓香港政府被迫做出「由奢入儉」舉措的背後元兇,正是香港目前日益嚴峻的財政赤字問題。

香港財政赤字可不是小事兒,從新的預算案中我們也能感覺到,這已經到了不得不採取強硬措施的地步。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得說說香港經濟和房地產之間的緊密關係了。
香港經濟對房地產依賴程度特別高,房地產市場好的時候,經濟跟著繁榮;可一旦房地產市場低迷,經濟就像泄了氣的皮球,開始衰退。這些年,香港樓市狀況不佳,寫字樓空置率高,零售業銷售數據也不好。
就拿賣地收入來說,這是港府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去年前7個月賣地收入才完成全年目標的11%,差距實在太大。樓市不景氣,不僅賣地收入少了,像印花稅收入也大幅下跌。

可港府的支出一直沒閒著,在民生項目上的投入一直不少,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和教育等領域的開支占了經常性開支的近60%,再加上還有各種大項目要花錢,像港鐵北環線、香港北部都會區這些,這一進一出,財政赤字就越來越大。
從數據上看,香港已經連續多年出現財政赤字。2024/2025財政年度,初步估算綜合赤字大約1000億港元,比年初預計的多了一倍多。

香港財政赤字這麼嚴重,給社會帶來了不少影響。在公共服務方面,很多項目因為資金短缺面臨困境,教育、醫療的投入可能會受到擠壓,服務質量說不定會下降。
對投資者來說,他們對香港的經濟穩定性產生了疑慮,這對香港未來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都不是好事。
02 新加坡獨到的經驗
恰逢 2月26日香港發布財政預算案當天,新加坡國會也迎來了一場關於財政政策的激烈辯論。其中就有議員言指出,香港如今的財政困境也有可能在新加坡上演。
但是新加坡與香港的情況還不同,其中最明顯的特徵,是新加坡並不能像香港那樣,背後有像中國內地這般強大的經濟後盾,所以,新加坡一切只能靠自己精打細算。

不過好在新加坡謹慎的財政政策不僅關注眼前,還能為未來鋪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香港這樣財政赤字情況的發生。
特別是在土地銷售管理問題上,新加坡一直堅持審慎理財的原則,在房地產市場調控上新加坡政府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就拿徵收高額印花稅來說,這對抑制房地產投機行為很有效果。想買房子來投機賺錢的人,高額印花稅(外籍買家統一徵收60%)會讓他們好好考慮考慮成本和收益,不敢輕易下手。這樣一來,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氛圍就淡了,市場也就相對穩定了。

此外,新加坡還有組屋制度,這是新加坡房地產政策的一大特色。土地控制在政府手上,政府出錢修建組屋滿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讓大多數人都能有房子住,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的同時,營造了穩定的營商環境,引起國外企業前來投資入駐。
然而,儘管新加坡的政策已經非常謹慎了,但依舊不可忽視的是,新加坡本身是一個外向型經濟的國家,其發展高度依賴外資。
國際貿易摩擦、全球經濟衰退等因素都可能對新加坡的經濟和財政收入產生負面影響,所以,為了未雨綢繆,新加坡政府依舊會秉持更為嚴謹和謹慎的態度對待目前的經濟狀況。
香港財政困境引人深思,新加坡的經驗值得探討。您認為香港該如何改善現狀?新加坡又能否持續避免類似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