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人不希望,疫情赶紧平息。
病例稳定以后,新加坡将继续开放 专家明言代价或为每天有人死亡
据海峡时报的采访报道,本地专家认为,新加坡的病例趋稳以后,要继续重新开放。
但是对于病例到底要激增到多少?到几时? 貌似还没人有准谱。
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专家Hsu Li Yang是这么说的:
现在没有任何模型可以绝对精准地预测出接下来几周的疫情走势,这意味着我们只能尽力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结果。

说到病例走势。
周末的时候单日新增病例还降了,而专家也认为,现在的病例数字不太能完全反应疫情严重程度。
比如,现在社区很多人都是用抗原快速检测仪进行自我检测,而这些病例并不会报告被统计起来。
而且他还表示,如果要为了更快开放,新加坡必须接受每天6到7人因新冠去世。


另一专家梁浩楠医生表示:
“如果新加坡可以将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6000例以下,那么就应该没问题。”
他特别说到,希望美国的经历可以应验在新加坡上。
这个意思也就是在文章开篇部分所提到的,近期美国疫情趋缓,研究出的病例回落,形势转缓。
此外,梁医生还认为新加坡的重新开放程度应该会取决于医院的负荷程度。

如果本地疫情恶化,就连常规的医疗服务也可能被殃及,这个局面无疑是灾难性的。
卫生部现在的做法相当于先发制人。
准备好应对的硬件设施条件,再容病例激增;
给特定人群开打第三剂;
同时施行稳定期的收紧措施,减少社交聚会人流,以减缓病例倍增速度。
这些措施都实行了,余下的只能等结果,等措施见到成效。

来源:todayonline
而对于前面网友所说的希望采取额外措施来控制当前局面这一点。很遗憾,可能只有这种回应:
作为一个病毒共存国家,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新加坡尽力而为的局面。
丹麦、挪威、英国等疫苗接种率比较高的国家,自开放后没有再进行过封锁。
而新加坡在病例趋稳以后,也会继续开放,必须开放。
但不是一下子吃成胖子,而是耐心地有步骤地稳步重开。

李显龙总理早前曾在国庆大会表示,长期封锁会让新加坡的经济地位永久受损。
这是事实。
9月的时候,彭博社经调查做出预测:今年,中国香港的经济可能会赶上新加坡。这将是2008年以后的首次。

如果新加坡继续封锁,今天能被香港反超,明天就不会被其他地方迎头赶上?

新加坡的国民生产总值,到今年第二季度才明显回弹 如果掉了金融中心、旅游大城的光环,新加坡还能如何自处?
椰友们,你们觉得有两全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