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沒人不希望,疫情趕緊平息。
病例穩定以後,新加坡將繼續開放 專家明言代價或為每天有人死亡
據海峽時報的採訪報道,本地專家認為,新加坡的病例趨穩以後,要繼續重新開放。
但是對於病例到底要激增到多少?到幾時? 貌似還沒人有準譜。
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專家Hsu Li Yang是這麼說的:
現在沒有任何模型可以絕對精準地預測出接下來幾周的疫情走勢,這意味著我們只能盡力做好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結果。

說到病例走勢。
周末的時候單日新增病例還降了,而專家也認為,現在的病例數字不太能完全反應疫情嚴重程度。
比如,現在社區很多人都是用抗原快速檢測儀進行自我檢測,而這些病例並不會報告被統計起來。
而且他還表示,如果要為了更快開放,新加坡必須接受每天6到7人因新冠去世。


另一專家梁浩楠醫生表示:
「如果新加坡可以將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6000例以下,那麼就應該沒問題。」
他特別說到,希望美國的經歷可以應驗在新加坡上。
這個意思也就是在文章開篇部分所提到的,近期美國疫情趨緩,研究出的病例回落,形勢轉緩。
此外,梁醫生還認為新加坡的重新開放程度應該會取決於醫院的負荷程度。

如果本地疫情惡化,就連常規的醫療服務也可能被殃及,這個局面無疑是災難性的。
衛生部現在的做法相當於先發制人。
準備好應對的硬體設施條件,再容病例激增;
給特定人群開打第三劑;
同時施行穩定期的收緊措施,減少社交聚會人流,以減緩病例倍增速度。
這些措施都實行了,餘下的只能等結果,等措施見到成效。

來源:todayonline
而對於前面網友所說的希望採取額外措施來控制當前局面這一點。很遺憾,可能只有這種回應:
作為一個病毒共存國家,走到這一步已經是新加坡盡力而為的局面。
丹麥、挪威、英國等疫苗接種率比較高的國家,自開放後沒有再進行過封鎖。
而新加坡在病例趨穩以後,也會繼續開放,必須開放。
但不是一下子吃成胖子,而是耐心地有步驟地穩步重開。

李顯龍總理早前曾在國慶大會表示,長期封鎖會讓新加坡的經濟地位永久受損。
這是事實。
9月的時候,彭博社經調查做出預測:今年,中國香港的經濟可能會趕上新加坡。這將是2008年以後的首次。

如果新加坡繼續封鎖,今天能被香港反超,明天就不會被其他地方迎頭趕上?

新加坡的國民生產總值,到今年第二季度才明顯回彈 如果掉了金融中心、旅遊大城的光環,新加坡還能如何自處?
椰友們,你們覺得有兩全法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