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它,就能免去一些日晒雨淋。(海峡时报)
大选期间你可能错过的细节
大家都说社交媒体的算法如何如何精准,你还不知道自己喜欢或需要看到的内容,算法总有办法推送给你。
过去一周,大选相关的新闻看得多了,偶然见到一段优美的文字,眼球自然被它吸引住了。
细读之下,却发现内有乾坤:

这篇短文是本地才子梁文福博士2021年的作品,他在刚过去的劳动节再度分享,并在贴文中指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为理所当然享有的一切,其实都是人们劳动的成果。
但他在贴文中所写的另一句,搞不好才是这篇短文会被推送给红蚂蚁的原因:
“我在周末仍会忙碌地教课,教完课我会尽公民的义务,沿着长长的有盖走道走去投票。”
投票日当天,你可能也是沿着有盖走道一路走到投票站,但投票日前几天,你说不定早已在前几周铺天盖地而来的社媒贴文和竞选宣传册中,看到有盖走道的踪迹。
例如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人力部长陈诗龙和外交部长维文针对各自选区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有盖走道所发表的帖子:
以及关于裕廊区的这份宣传册:

这份宣传册详述2021年到2025年之间,在裕廊中心完成的提升工作,其中包括兴建有盖走道。(取自脸书)
就连副总理颜金勇在4月26日晚上的一场竞选群众大会上也特别强调,榜鹅“需要更多有盖走道”,改善榜鹅一带的连接性:
“榜鹅是个富有特色的地方,绿意盎然,因此需要更多有盖走道。你们有很多花草树木、很多公园、还有一条水道,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将大家(和这些设施)更好地联系起来。你们常走的路线,需要更多有盖走道。”
(心急的蚁粉,可以快转到以下视频0‘27“处:)
红蚂蚁爬了一下竞选期间(4月23日到5月1日)的新闻报道,发现除了榜鹅,至少有9个选区的候选人(无论属于执政党或反对党)在群众大会或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到“有盖走道”这一词。
考虑到新加坡迅速老龄化的人口,有盖走道的确能为居民带来不少便利,也难怪候选人都把它提上议程。
但有盖走道的另一个功能,是鼓励人们多使用公共交通。
为此,早在2018年,陆路交通管理局就通过“畅行乘车计划”(Walk2Ride)增建了200公里的有盖走道,衔接地铁、轻轨,以及巴士站等,方便乘客步行乘搭公共交通。

陆交局增建有盖走道的同时,沿途设歇息处,让行人尤其是年长者,走累了能休息片刻。(联合早报)
梁文福在短文写道:“据说目前全岛各个角落有盖走道的总长度,等于从新加坡走到马六甲的里程。”
新加坡跟马六甲的距离的确有200多公里,但根据陆交局的2040年陆路交通发展总蓝图,到了2040年,当局将兴建额外150公里的有盖走道。
新加坡和吉隆坡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49公里,到时,梁老师或许就能再写一篇“陪你走到吉隆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