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慈善界迎来历史性时刻——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于5月8日宣布,将在未来20年内捐出个人99%的财富(约1080亿美元),并通过盖茨基金会累计投入超2000亿美元,重点攻克全球公共卫生、贫困与气候危机。
这一"财富清零计划"将持续至2045年12月31日,届时这家全球最大慈善机构将完成使命并永久关闭。
承诺千亿捐赠计划
同时尖锐斥责埃隆·马斯克

盖茨表示,他正在加快剥离财产的计划。周四(5 月 8 日),比尔·盖茨承诺到 2045 年通过他的基金会捐赠 2000 亿美元。这一承诺旨在根除脊髓灰质炎和疟疾等疾病,结束妇女和儿童中可预防的死亡,并减少全球贫困。
盖茨在其官网发布的声明中直言:"我死后人们会说很多关于我的事情,但我决心‘他死时富有’不会是其中之一。" 盖茨也强调:“有太多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我无法保留可用于帮助人们的资源。”
盖茨的这一计划,是在世界各国政府大幅削减国际援助的背景下宣布的。盖茨说:“世界首富杀死世界上最贫穷的孩子,这可不是什么好看的景象。”

这些评论直接指向了唐纳德·特朗普政府为削减国际援助预算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对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预算削减。盖茨指出,美国的减产由埃隆·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监督。
盖茨还指出,鉴于包括英国和法国在内的主要捐助者观察到的捐款减少,“目前还不清楚” 未来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否会继续保护最穷的人”。
盖茨表示,尽管盖茨基金会财力雄厚,但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取得进展。
盖茨基金会的成就与未来

自 2000 年成立以来,盖茨基金会已捐赠 1000 亿美元,帮助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并支持了疫苗集团 Gavi 和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等倡议。
盖茨表示,基金会将在花掉他大约 99% 的个人财富后关闭。目前,盖茨的估值约为 1080 亿美元,他预计到 2045 年,基金会将花费约 2000 亿美元,最终数字取决于市场和通货膨胀。
关键数据透视:
2000亿美元总投入:相当于每日支出2700万美元,超过瑞士年度国防预算;
1000亿美元已捐赠:过去25年通过疫苗研发等项目挽救超4000万生命;
80亿美元年支出:2025年起年均投入翻倍,超全球85%国家卫生支出。
盖茨透露,他的三个子女仅能继承不到 1% 的遗产(约 10 亿美元)。他说:“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活在我的阴影下。” 这一表态直接挑战了传统富豪家族信托模式,被外界视为对 “财富世袭制” 的颠覆性批判。
范式革命:从"输血"到"造血"
新加坡成"慈善枢纽"

值得关注的是,此项宣言恰逢盖茨东南亚"慈善外交"之行。在新加坡期间,他完成三项关键布局:
政要合作:与总理黄循财达成协议,依托新加坡生物医药优势建立亚洲疫苗研发中心;与国务资政李显龙推动淡马锡-盖茨气候韧性基金成立。
科研落地:南洋理工大学AI医疗诊断实验室将聚焦热带病预警系统开发。
常住信号:据印尼华商领袖翁俊民透露,盖茨已委托中介物色圣淘沙或武吉知马豪宅,计划将新加坡作为常住基地。

盖茨还现身纽顿小贩中心,花费不到 50 新元品尝鸡饭、榴莲等平民美食。相关视频在 TikTok 播放量破亿,标签 #首富的烟火气# 席卷社交平台。
据印尼富商翁俊民透露,盖茨盛赞新加坡的教育与医疗体系 “令人惊叹”,并已委托中介物色圣淘沙或武吉知马的高端住宅,计划将新加坡作为常住基地。
这一选择凸显了新加坡在中美博弈下的地缘安全阀作用、亚洲顶尖的科研转化生态以及聚集全球 24 万富豪的资本杠杆效应。
与传统慈善不同,盖茨模式构建"技术-资本-政策"三角赋能体系,当被问及为何不设立永续基金会时,盖茨回应:“解决问题需要 deadline(期限),而不是永恒的 bureaucracy(官僚主义)。”
当1080亿美元化作疫苗、光伏板与AI诊断仪,盖茨正用一场持续20年的"财富迁徙",重新定义慈善的意义——不是施舍,而是赋予改变命运的工具。而新加坡,或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操作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