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新加坡的防疫政策,来了个180度大反转。总理和部长们公开宣布“与冠病共存”。
在很多人眼中,这时候的新加坡,已经和“躺平”并无二致。
可实际上,对比起世界上那些真正躺平的国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黑色星期二”外,最近可以看出新增病例明显的下降趋势。

因新冠而死亡的人数,也一直保持在低位。

新加坡每百万人口“只有”214人因新冠去世,图源:海峡时报
回顾新加坡防疫政策,被人诟病“躺平”的新加坡成果看起来相当不错。
如果真的“躺平”,那新加坡断然很难取得这种效果;可以说,新加坡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半躺式”道路。新加坡在防疫上有什么成果呢?
疫苗接种率高,死亡率低,防疫有成果,这是表面现象。
实际底层原因是因为:
新加坡法律严格 精细化管理!
不行就罚、罚、罚
新加坡的秘密武器是在政府“家长式”的管理下听话的民众,以及强有力的法律执行。
新加坡“特色半躺式”防疫
背后竟有严密逻辑
要认识新加坡的防疫政策,或许首先得消除防疫政策只有“清零”和“共存”两大极端概念的认知。
在新加坡,即使在严格“清零”,也就是以“断路器”措施为代表的时期,政府没有实施封锁,人们日常行为例如打包、去超市采购等行为,都是被允许的。

图源:BBC
在最新一轮解封后,照理来说“躺平”的新加坡,在室内戴上口罩仍是必须。堂食限制,也只是放宽到了10人而已。

图源:ABC
因此,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新加坡一路以来的防疫政策,那么“半躺不躺”,或许算是最好的诠释。
政府并没有选择完全对病毒坐视不理,只是在他们认为允许的时间点,赋予人们恢复正常生活的基本权利。
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政府对防疫态势有着精准研判,当然,也离不开新加坡的精细化管理和严格立法规范。

2人、5人、10人堂食人数限制 ——为了减少传播
在“断路器”结束后的“高警戒第一阶段”中,新加坡的堂食人数被限制为二人。
之后,随着新加坡疫情慢慢在2020年下半年受控,堂食限制被慢慢放宽到五人。

图源:cicinews
只不过,进入2021年,德尔塔毒株的到来,让新加坡又面临着一轮防疫考验,堂食人数再度收紧到两人,直到去年11月又重新放开至5人。
经历了奥密克戎疫情,在阖家团圆的春节,新加坡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也依旧宣布维持5人堂食限制。直到上个月月底解封时,才恢复到现行的10人。

图源:Business Times
根据防疫要求,堂食人数经常在变动,在去年高致死率的德尔塔毒株肆虐新加坡时,成功让更少人感染新冠。

间接性强制疫苗接种 ——拔高疫苗接种率、降低死亡率
新加坡政府很早就认识到,面对新冠时最有效的“武器”,就是高疫苗接种率。
因此,新加坡早早就向疫苗制造商订货。在2020年12月,第一批辉瑞疫苗就抵达了新加坡,稍后,莫德纳和科兴疫苗也纷纷到货。

第一批疫苗抵达新加坡,图源:海峡时报
但是,出于某些理由,政府又无法强制要求民众接种疫苗。
虽然在去年8-9月间,新加坡的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但是,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几十万人口,仍旧面临着病毒的威胁。
因此,政府想出了一个看起来绝妙的办法:疫苗接种差异化政策。一开始,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无法堂食,甚至连商场、食阁等地都无法进入。

图源:见水印
稍后,疫苗接种差异化政策扩大,像是景点、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甚至是民众俱乐部举行的特定活动,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人都无法参与。
可以说,只要没有完成疫苗接种,在新加坡生活除了在家里和去公司,几乎是寸步难行,哪都去不了......
结果是,那些还想观望一阵疫苗效果,或是一些之前坚定的反疫苗人士,也不得不打疫苗了......在出国游已经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没人想在新加坡境内也处处受限不是?

图源:Todayonline
到现在为止,新加坡完成疫苗接种的人口,已经达到了92%,更是有72%的人口注射了疫苗加强针。
据卫生部长王乙康透露,目前新加坡只有约3.5万符合接种要求的人,还未完成疫苗接种。
等情况稍好,病毒不再变异时,或许疫苗接种差异化政策就将完成它的使命,走入历史。

招聘安全距离大使、全岛巡逻 ——监督民众遵守规定
只是推出政策,却没有人监管的话,那么新加坡的防疫,很容易沦为欧美多国那种“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却毫无作用”的处境。

即使强制要求戴口罩,街上也有不遵守的人,图源:环球网
在新加坡,我们已经习惯见到安全距离大使的身影。他们出没在新加坡各个角落和场所,协助政府规范防疫下的人民行为。

图源:洛杉矶时报
为了让安全距离大使的行动有法可依,更好地处理问题。早在2020年,新加坡政府就通过了冠病19(临时措施)法令,并先后进行了多次修正。
法令赋予了安全距离执法人员,拥有传染病法令第 55A、55B 和 57 条授权的卫生官员的所有权力,包括:
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使用必要的武力停止、登上、进入、检查和搜查任何场所或车辆;
要求任何人提供他所知道的任何信息;
从场所或车辆抽取任何物体或物质样本;
起获发现的任何书籍、文件或记录;
要求任何人提供其姓名、地址和其他身份证明。

安全距离大使要求人们保持一米社交距离,图源:mothership
可以说,在新加坡政府强有力地介入和立法授权下,执法人员更有底气。
因此,在新加坡,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西方国家那种反对防疫政策的呼声的。

西方各国曾多次因要不要戴口罩而发生示威活动,图源:第一财经

快速制定《防疫条令》,严格惩罚违反的人 ——要么坐牢、要么罚款
当然,即使是明确立法,还是有人违反规定。这时,新加坡法律机构,就会按照法律给违法者惩戒。
比如,之前涉嫌冲撞安全距离大使、不遵守防疫规定的“无罩嫂”,就曾因为被抓到多次没戴口罩和违反居家通知,被判坐牢16周。

图源:Todayonline
而是,“无罩嫂”的事例在新加坡也并不是孤例。新加坡警方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全岛范围内的扫荡行动。
时不时的,警方就能搜捕到到那些违反条例营业的无照KTV和食阁。

在一次扫荡行动中被发现的无照KTV场所,图源:新加坡警察部队
一名越南女子,曾因违反群聚规定邀请19人庆生,最终被罚款3500新币。
哪怕是洋人,在新加坡南部小岛开游艇派对时被人举报,经过调查后也被罚款了3000新币。

图源:FB@Bu Hui Yan
类似行为虽然屡禁不止,但是,任何人在做之前,都要仔细掂量一下违法成本。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那些想要违反防疫限制的人,起到了一定阻吓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