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误判后及时改正补救 多管齐下、科学防疫 ——刚开始并没戴口罩,后快速调整政策
面对着经历了无数次变异的新冠病毒,新加坡政府真正的算是“摸著石头过河”。
当然,他们也犯过错误。比如在疫情爆发初期,不鼓励人们戴口罩,认为这会给民众“虚假的安全感”。
在疫情初期的2020年,新加坡内阁也觉得能在不收紧边境管制的情况下,控制好境外输入病例。
因此,新加坡在当时并没有选择封锁边境,并实施后来的隔离政策。
这导致一大批新冠患者进入新加坡。病毒由此延烧到了新加坡客工宿舍,继而传入新加坡社区,造成第一波大规模爆发。

图源:搜狐
去年,在德尔塔毒株来袭时,王乙康等政府官员们,错误估计了它的传播力。
这直接导致了去年9月-11月间,新加坡面对了一轮致死率相当高的德尔塔疫情,从而被迫推迟“与冠病共存”的进程。
只是,事后来看,政府已经着重针对新加坡的现状和环境,进行补救。
推广的全民疫苗接种计划,让大部分人不至于面对病毒“裸奔”。引入居家康复计划,减轻了医疗机构的压力,让重症患者得到足够医疗资源......一切的一切,都为新加坡争取到了足够时间。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低死亡人数,乃至低超额死亡人数,就是最好的明证。
总的来说,政府的所有政策都有其逻辑和用意:
1. 来回研究几个人吃饭 - 为了减少传播
2. 进商场、饭店、食阁,必须接种疫苗后才能进入 - 提高疫苗接种率
3. 派一堆防疫大使在全岛巡逻 - 为了遵守规定
4. 无罩姐被抓坐牢 - 杀鸡儆猴、严格惩罚
5. 防疫条例 - 立法增加执行力度
事实证明,不少网友,也为新加坡的防疫政策发声并点赞。认为新加坡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科学防疫道路,看结果是好的!

尽管不是在过去两年并不平坦,但就结果而言,足以让很多在新加坡生活的小伙伴们满足。

对于未来,他们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展望。这一切,都和新加坡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的防疫政策脱不了关系。
一路跟随政策走过,在新加坡的我们,或许才能真正体会到新加坡到底有没有“躺平”。

现在,距离新加坡正式解封,已经有近两周的时间了。出乎新加坡防疫部门预料的是,解封后的新加坡,并没有迎来一波预想中的“病例激增”。

不过,王乙康仍旧表示“不敢大意”,目前正在密切关注这周的情况。
毕竟,现已解封开放的世界多国中,英国每13人就有一人感染、美国多位部长级高官“中招”,日本韩国疫情反弹,感染者还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
在奥密克戎亚变种毒株BA.2或将马上抵达新加坡之际,防疫依旧丝毫大意不得。

图源:8视界
上周,财政部长黄循财和卫生部长王乙康,就放宽防疫措施的决策思路接受本地媒体访问。
其中,黄循财表示,即使未来病毒再变异,新加坡不太可能再次收紧防疫政策。
而王乙康,则是表示在解封后的那波激增病例趋缓之后,政府就将考虑何时进行下一步解封。
只要政府维持现有的防疫标准,按照现有的疫情态势来看,或许这个时间离我们不会太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