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誤判後及時改正補救 多管齊下、科學防疫 ——剛開始並沒戴口罩,後快速調整政策
面對著經歷了無數次變異的新冠病毒,新加坡政府真正的算是「摸著石頭過河」。
當然,他們也犯過錯誤。比如在疫情爆發初期,不鼓勵人們戴口罩,認為這會給民眾「虛假的安全感」。
在疫情初期的2020年,新加坡內閣也覺得能在不收緊邊境管制的情況下,控制好境外輸入病例。
因此,新加坡在當時並沒有選擇封鎖邊境,並實施後來的隔離政策。
這導致一大批新冠患者進入新加坡。病毒由此延燒到了新加坡客工宿舍,繼而傳入新加坡社區,造成第一波大規模爆發。

圖源:搜狐
去年,在德爾塔毒株來襲時,王乙康等政府官員們,錯誤估計了它的傳播力。
這直接導致了去年9月-11月間,新加坡面對了一輪致死率相當高的德爾塔疫情,從而被迫推遲「與冠病共存」的進程。
只是,事後來看,政府已經著重針對新加坡的現狀和環境,進行補救。
推廣的全民疫苗接種計劃,讓大部分人不至於面對病毒「裸奔」。引入居家康復計劃,減輕了醫療機構的壓力,讓重症患者得到足夠醫療資源......一切的一切,都為新加坡爭取到了足夠時間。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低死亡人數,乃至低超額死亡人數,就是最好的明證。
總的來說,政府的所有政策都有其邏輯和用意:
1. 來回研究幾個人吃飯 - 為了減少傳播
2. 進商場、飯店、食閣,必須接種疫苗後才能進入 - 提高疫苗接種率
3. 派一堆防疫大使在全島巡邏 - 為了遵守規定
4. 無罩姐被抓坐牢 - 殺雞儆猴、嚴格懲罰
5. 防疫條例 - 立法增加執行力度
事實證明,不少網友,也為新加坡的防疫政策發聲並點贊。認為新加坡走了一條最適合自己的科學防疫道路,看結果是好的!

儘管不是在過去兩年並不平坦,但就結果而言,足以讓很多在新加坡生活的小夥伴們滿足。

對於未來,他們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展望。這一切,都和新加坡政府,根據本國的國情,制定的防疫政策脫不了關係。
一路跟隨政策走過,在新加坡的我們,或許才能真正體會到新加坡到底有沒有「躺平」。

現在,距離新加坡正式解封,已經有近兩周的時間了。出乎新加坡防疫部門預料的是,解封后的新加坡,並沒有迎來一波預想中的「病例激增」。

不過,王乙康仍舊錶示「不敢大意」,目前正在密切關注這周的情況。
畢竟,現已解封開放的世界多國中,英國每13人就有一人感染、美國多位部長級高官「中招」,日本韓國疫情反彈,感染者還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
在奧密克戎亞變種毒株BA.2或將馬上抵達新加坡之際,防疫依舊絲毫大意不得。

圖源:8視界
上周,財政部長黃循財和衛生部長王乙康,就放寬防疫措施的決策思路接受本地媒體訪問。
其中,黃循財表示,即使未來病毒再變異,新加坡不太可能再次收緊防疫政策。
而王乙康,則是表示在解封后的那波激增病例趨緩之後,政府就將考慮何時進行下一步解封。
只要政府維持現有的防疫標準,按照現有的疫情態勢來看,或許這個時間離我們不會太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