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新加坡的防疫政策,來了個180度大反轉。總理和部長們公開宣布「與冠病共存」。
在很多人眼中,這時候的新加坡,已經和「躺平」並無二致。
可實際上,對比起世界上那些真正躺平的國家,除了傳統意義上的「黑色星期二」外,最近可以看出新增病例明顯的下降趨勢。

因新冠而死亡的人數,也一直保持在低位。

新加坡每百萬人口「只有」214人因新冠去世,圖源:海峽時報
回顧新加坡防疫政策,被人詬病「躺平」的新加坡成果看起來相當不錯。
如果真的「躺平」,那新加坡斷然很難取得這種效果;可以說,新加坡實際上走的是一條「半躺式」道路。新加坡在防疫上有什麼成果呢?
疫苗接種率高,死亡率低,防疫有成果,這是表面現象。
實際底層原因是因為:
新加坡法律嚴格 精細化管理!
不行就罰、罰、罰
新加坡的秘密武器是在政府「家長式」的管理下聽話的民眾,以及強有力的法律執行。
新加坡「特色半躺式」防疫
背後竟有嚴密邏輯
要認識新加坡的防疫政策,或許首先得消除防疫政策只有「清零」和「共存」兩大極端概念的認知。
在新加坡,即使在嚴格「清零」,也就是以「斷路器」措施為代表的時期,政府沒有實施封鎖,人們日常行為例如打包、去超市採購等行為,都是被允許的。

圖源:BBC
在最新一輪解封后,照理來說「躺平」的新加坡,在室內戴上口罩仍是必須。堂食限制,也只是放寬到了10人而已。

圖源:ABC
因此,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新加坡一路以來的防疫政策,那麼「半躺不躺」,或許算是最好的詮釋。
政府並沒有選擇完全對病毒坐視不理,只是在他們認為允許的時間點,賦予人們恢復正常生活的基本權利。
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政府對防疫態勢有著精準研判,當然,也離不開新加坡的精細化管理和嚴格立法規範。

2人、5人、10人堂食人數限制 ——為了減少傳播
在「斷路器」結束後的「高警戒第一階段」中,新加坡的堂食人數被限制為二人。
之後,隨著新加坡疫情慢慢在2020年下半年受控,堂食限制被慢慢放寬到五人。

圖源:cicinews
只不過,進入2021年,德爾塔毒株的到來,讓新加坡又面臨著一輪防疫考驗,堂食人數再度收緊到兩人,直到去年11月又重新放開至5人。
經歷了奧密克戎疫情,在闔家團圓的春節,新加坡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也依舊宣布維持5人堂食限制。直到上個月月底解封時,才恢復到現行的10人。

圖源:Business Times
根據防疫要求,堂食人數經常在變動,在去年高致死率的德爾塔毒株肆虐新加坡時,成功讓更少人感染新冠。

間接性強制疫苗接種 ——拔高疫苗接種率、降低死亡率
新加坡政府很早就認識到,面對新冠時最有效的「武器」,就是高疫苗接種率。
因此,新加坡早早就向疫苗製造商訂貨。在2020年12月,第一批輝瑞疫苗就抵達了新加坡,稍後,莫德納和科興疫苗也紛紛到貨。

第一批疫苗抵達新加坡,圖源:海峽時報
但是,出於某些理由,政府又無法強制要求民眾接種疫苗。
雖然在去年8-9月間,新加坡的疫苗接種率已經達到了80%以上。但是,那些沒有接種疫苗的幾十萬人口,仍舊面臨著病毒的威脅。
因此,政府想出了一個看起來絕妙的辦法:疫苗接種差異化政策。一開始,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無法堂食,甚至連商場、食閣等地都無法進入。

圖源:見水印
稍後,疫苗接種差異化政策擴大,像是景點、電影院、博物館、圖書館,甚至是民眾俱樂部舉行的特定活動,沒有完成疫苗接種的人都無法參與。
可以說,只要沒有完成疫苗接種,在新加坡生活除了在家裡和去公司,幾乎是寸步難行,哪都去不了......
結果是,那些還想觀望一陣疫苗效果,或是一些之前堅定的反疫苗人士,也不得不打疫苗了......在出國游已經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沒人想在新加坡境內也處處受限不是?

圖源:Todayonline
到現在為止,新加坡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口,已經達到了92%,更是有72%的人口注射了疫苗加強針。
據衛生部長王乙康透露,目前新加坡只有約3.5萬符合接種要求的人,還未完成疫苗接種。
等情況稍好,病毒不再變異時,或許疫苗接種差異化政策就將完成它的使命,走入歷史。

招聘安全距離大使、全島巡邏 ——監督民眾遵守規定
只是推出政策,卻沒有人監管的話,那麼新加坡的防疫,很容易淪為歐美多國那種「看起來很美好,實際上卻毫無作用」的處境。

即使強制要求戴口罩,街上也有不遵守的人,圖源:環球網
在新加坡,我們已經習慣見到安全距離大使的身影。他們出沒在新加坡各個角落和場所,協助政府規範防疫下的人民行為。

圖源:洛杉磯時報
為了讓安全距離大使的行動有法可依,更好地處理問題。早在2020年,新加坡政府就通過了冠病19(臨時措施)法令,並先後進行了多次修正。
法令賦予了安全距離執法人員,擁有傳染病法令第 55A、55B 和 57 條授權的衛生官員的所有權力,包括:
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使用必要的武力停止、登上、進入、檢查和搜查任何場所或車輛;
要求任何人提供他所知道的任何信息;
從場所或車輛抽取任何物體或物質樣本;
起獲發現的任何書籍、文件或記錄;
要求任何人提供其姓名、地址和其他身份證明。

安全距離大使要求人們保持一米社交距離,圖源:mothership
可以說,在新加坡政府強有力地介入和立法授權下,執法人員更有底氣。
因此,在新加坡,是絕對不可能出現西方國家那種反對防疫政策的呼聲的。

西方各國曾多次因要不要戴口罩而發生示威活動,圖源:第一財經

快速制定《防疫條令》,嚴格懲罰違反的人 ——要麼坐牢、要麼罰款
當然,即使是明確立法,還是有人違反規定。這時,新加坡法律機構,就會按照法律給違法者懲戒。
比如,之前涉嫌衝撞安全距離大使、不遵守防疫規定的「無罩嫂」,就曾因為被抓到多次沒戴口罩和違反居家通知,被判坐牢16周。

圖源:Todayonline
而是,「無罩嫂」的事例在新加坡也並不是孤例。新加坡警方一直在不遺餘力地進行全島範圍內的掃蕩行動。
時不時的,警方就能搜捕到到那些違反條例營業的無照KTV和食閣。

在一次掃蕩行動中被發現的無照KTV場所,圖源:新加坡警察部隊
一名越南女子,曾因違反群聚規定邀請19人慶生,最終被罰款3500新幣。
哪怕是洋人,在新加坡南部小島開遊艇派對時被人舉報,經過調查後也被罰款了3000新幣。

圖源:FB@Bu Hui Yan
類似行為雖然屢禁不止,但是,任何人在做之前,都要仔細掂量一下違法成本。
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那些想要違反防疫限制的人,起到了一定阻嚇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