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新加坡在经济领域迎来了新的动态,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展现出其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潜力。全年共吸引135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这些投资承诺若在未来五年内顺利落实,预计将创造1万8700个就业岗位,每年为新加坡带来235亿元的经济增值。
01 2024年吸引135亿固定资产投资
近日,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报告显示,尽管去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展望2025年,投资环境依然充满挑战。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成为经济发展的显著阻碍。
此外,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和贸易摩擦引发的保护主义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
在年报发布会上,美国近期的贸易新政策对新加坡的影响成为焦点。今年1月,美国宣布收紧人工智能芯片和技术出口政策,且现任总统特朗普有可能再次修订该政策,这被认为可能对新加坡的半导体领域发展产生影响。

经发局主席方章文在会上表示,虽然政策变化存在不确定性,但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本区域的增长保持关注,经发局对半导体领域的出口限制并不十分担忧,依旧对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态度。
关于特朗普主张调高贸易关税是否会冲击对新加坡的投资,方章文认为目前评估影响还为时尚早。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通常会从长远角度考虑,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不会因短期的波动而轻易改变决策。
经发局局长傅美晶也补充道,关税并非推动企业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许多公司进行海外投资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如海外市场的增长机遇、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寻求稳定安全的经营环境,以避免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企业在决定建造半导体工厂时会问我们新加坡容易发生地震吗?我们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如何?这些是我们现在经常被提问的问题。
从行业分布来看,2024年电子业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共吸引固定资产投资76亿 6500万元,占总投资的57%。生物制药行业位居第二,吸引投资额为22亿1600万元,占比16.5%。总部和专业服务行业位列第三,投资额达到11亿2800万元,占比8.4%。
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指企业对设施、设备与机械的投资,如兴建工厂或数据中心等。这些投资项目一旦落实,创造的就业机会中,近三分之二的岗位总月薪超过5000元,工作岗位广泛分布于服务业、制造业、研发和创新等领域。
02 去年美国投资大涨但中国持续下跌
在投资来源方面,美国仍然是新加坡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占比从2023年的51.9%上升至55.5%,欧洲排名第二,占比为24.8%,与上一年持平。
新加坡本土企业投资位列第三,占比11.6%。日本和中国的投资占比分别为3.5%和2.5%,其中源自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为2.9%,而2022年这一比例为8.5%。

对于中国投资占比的变化,傅美晶表示,这可能与产品性质、成本因素或本地资源情况有关,一些投资来源国在新加坡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并不适宜。方章文则指出,中国企业出海的原因多种多样,选择投资地点取决于自身需求。
例如,在新加坡,中国企业可以与国际业者、客户和供应商建立联系,适合设立总部或国际总部。但如果企业需要大规模的工厂和大量员工,可能会选择前往区域内其他地方发展。
展望未来,经发局预测新加坡仍将受益于亚洲经济增长的东风。预计到2030年,亚洲经济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从目前的近50%提升至约60%。与去年不同的是,经发局今年未对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趋势做出预测。
方章文表示,我们希望吸引那些能确保新加坡在全球价值链中保住关键位置的活动,让新加坡发挥优势,并且难以被其他国家复制,在未来继续与全球经济保持关联性。
当局也将积极把握快速增长行业以及具有高增长潜力领域带来的机遇,这些领域包括制造和服务业,涵盖半导体、生物制药、医疗技术、特殊化学品、宇航和数码,以及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和可持续产品与服务等新兴领域。
新加坡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时,正积极寻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通过吸引优质投资和把握新兴领域机遇,努力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未来,新加坡经济将如何在挑战与机遇中前行,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