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封套变精美摆设 手工爱好者为新年增添气氛

农历新年过后的红包封套用过之后往往就被丢弃。但有人却能通过巧思妙想,把它们变成精美的摆设品。既独特精致又绿色环保,还能为节庆日增添气氛。
走进蔡作林的家,数不尽的各种红包封套工艺品环绕其间。
他说:“我这个有特别的,里面有抽屉,什么都有。这楼梯拉开,看不到的。”
每件作品都是76岁的蔡老凭想像力灵感和经验亲手制作的。他从小就对制作模型很感兴趣。童年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做的。长大后更从事了装修工作。
“我做装修十多年了,做组屋的,窗口坏、门坏,什么都拆出来换新的。”
2002年,54岁退休的蔡作林开始投入一直以来的兴趣,模型创作。在尝试过红包封套后,他就不再使用别的材料。
“红包比较美,各式各样都有。拿六个一样的尺寸就可以做一个灯笼了。”
每年农历新年前两个月,蔡老就开始忙着制作灯笼。对于亲手做的灯笼,他信心十足。
“我做一样东西出来人家是没有的,很难学的,要有时间,要有头脑。”
蔡作林每年都制作20、30个灯笼。大部分会送给亲戚朋友。妹妹蔡素香和丈夫每年都会上门领取二哥为他们制作的红包灯笼。
蔡素香很替哥哥感到骄傲,他的作品曾被寺庙法师看上,在大殿举办了长达11天的灯笼展。
她说:“因为我看到他的工这样细,这样好看,我就送一个灯笼给我的法师。然后他看到说哇真的是很美,他也找一些人帮忙去那边做展览这样。很多人去看。”
去年10月蔡作林受邀担任灯笼制作工作坊和展览活动的嘉宾。凭著满腔热忱而做,从没想过要售卖作品。自己的精工细作能被欣赏,是蔡作林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