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封套變精美擺設 手工愛好者為新年增添氣氛

農曆新年過後的紅包封套用過之後往往就被丟棄。但有人卻能通過巧思妙想,把它們變成精美的擺設品。既獨特精緻又綠色環保,還能為節慶日增添氣氛。
走進蔡作林的家,數不盡的各種紅包封套工藝品環繞其間。
他說:「我這個有特別的,裡面有抽屜,什麼都有。這樓梯拉開,看不到的。」
每件作品都是76歲的蔡老憑想像力靈感和經驗親手製作的。他從小就對製作模型很感興趣。童年的玩具都是自己動手做的。長大後更從事了裝修工作。
「我做裝修十多年了,做組屋的,窗口壞、門壞,什麼都拆出來換新的。」
2002年,54歲退休的蔡作林開始投入一直以來的興趣,模型創作。在嘗試過紅包封套後,他就不再使用別的材料。
「紅包比較美,各式各樣都有。拿六個一樣的尺寸就可以做一個燈籠了。」
每年農曆新年前兩個月,蔡老就開始忙著製作燈籠。對於親手做的燈籠,他信心十足。
「我做一樣東西出來人家是沒有的,很難學的,要有時間,要有頭腦。」
蔡作林每年都製作20、30個燈籠。大部分會送給親戚朋友。妹妹蔡素香和丈夫每年都會上門領取二哥為他們製作的紅包燈籠。
蔡素香很替哥哥感到驕傲,他的作品曾被寺廟法師看上,在大殿舉辦了長達11天的燈籠展。
她說:「因為我看到他的工這樣細,這樣好看,我就送一個燈籠給我的法師。然後他看到說哇真的是很美,他也找一些人幫忙去那邊做展覽這樣。很多人去看。」
去年10月蔡作林受邀擔任燈籠製作工作坊和展覽活動的嘉賓。憑著滿腔熱忱而做,從沒想過要售賣作品。自己的精工細作能被欣賞,是蔡作林最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