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加坡出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
13名密接者已确定
新加坡卫生部 (MOH) 已在此确认一宗输入性猴痘病例。
卫生部表示,这名患者是一名 42 岁的英国男子,他是一名空乘人员,上周三至上周五(6 月 15 日至 17 日)期间曾在新加坡逗留。

周一,他的猴痘检测呈阳性,目前在国家传染病中心 (NCID) 接受治疗。
卫生部说,他的病情稳定。
截至周二,已确定 13 名密切接触者。
自上次与患者接触后,所有密切接触者将被隔离 21 天。
卫生部表示,还对两名低风险联系人进行了电话监控。
接受电话监控的人将在 21 天内每天接到电话,以监测是否出现任何症状。
如果怀疑他们被感染,他们将立即被带到NCID进行进一步评估和隔离,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这是自2019 年一名尼日利亚男子检测呈阳性以来,新加坡首次检测到输入性猴痘感染病例。
卫生部提供了有关最新输入病例的更多详细信息,称该男子于 6 月 14 日开始头痛,两天后发烧。
这些症状随后得到缓解,但周日他的皮肤上出现了皮疹。
当天晚上,他通过远程会诊寻求医疗护理,第二天被带到 NCID 进行进一步评估。
卫生部表示,正在对受影响的航班以及他在新加坡逗留期间的接触者进行追踪。
“在此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酒店房间里,除了在 6 月 16 日参观一家按摩店和在三个食品店吃饭。
“总的来说,在这些地点传播给游客的风险很低,因为数据显示猴痘通过密切的身体接触或长时间接触传播。病例访问的所有四个地点都在进行清洁和消毒,”该部表示。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疾病,感染者通常会出现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寒战、嗜睡和皮疹。
卫生部说,大多数患者会在两到三周内康复,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病毒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患重病风险较高的个体包括幼儿、孕妇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通常并不常见,但它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飞沫或直接身体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或病变材料或受污染的材料而发生。
潜伏期为 5 至 21 天。
受影响的人通常从发烧开始就具有传染性,直到皮肤病变结痂。
卫生部敦促公众,尤其是旅行者,保持警惕并保持高标准的个人卫生,包括如厕后或手被弄脏时要勤洗手。
如果他们出现任何与猴痘相符的疾病症状(例如突然发高烧、淋巴结肿大和皮疹),应立即就医,并应告知医生他们最近的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