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加坡出現首例輸入性猴痘病例
13名密接者已確定
新加坡衛生部 (MOH) 已在此確認一宗輸入性猴痘病例。
衛生部表示,這名患者是一名 42 歲的英國男子,他是一名空乘人員,上周三至上周五(6 月 15 日至 17 日)期間曾在新加坡逗留。

周一,他的猴痘檢測呈陽性,目前在國家傳染病中心 (NCID) 接受治療。
衛生部說,他的病情穩定。
截至周二,已確定 13 名密切接觸者。
自上次與患者接觸後,所有密切接觸者將被隔離 21 天。
衛生部表示,還對兩名低風險聯繫人進行了電話監控。
接受電話監控的人將在 21 天內每天接到電話,以監測是否出現任何症狀。
如果懷疑他們被感染,他們將立即被帶到NCID進行進一步評估和隔離,以防止進一步傳播。

這是自2019 年一名奈及利亞男子檢測呈陽性以來,新加坡首次檢測到輸入性猴痘感染病例。
衛生部提供了有關最新輸入病例的更多詳細信息,稱該男子於 6 月 14 日開始頭痛,兩天後發燒。
這些症狀隨後得到緩解,但周日他的皮膚上出現了皮疹。
當天晚上,他通過遠程會診尋求醫療護理,第二天被帶到 NCID 進行進一步評估。
衛生部表示,正在對受影響的航班以及他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的接觸者進行追蹤。
「在此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酒店房間裡,除了在 6 月 16 日參觀一家按摩店和在三個食品店吃飯。
「總的來說,在這些地點傳播給遊客的風險很低,因為數據顯示猴痘通過密切的身體接觸或長時間接觸傳播。病例訪問的所有四個地點都在進行清潔和消毒,」該部表示。
猴痘是一種罕見的病毒性疾病,感染者通常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寒戰、嗜睡和皮疹。
衛生部說,大多數患者會在兩到三周內康復,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病毒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患重病風險較高的個體包括幼兒、孕婦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個體。
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通常並不常見,但它可以通過接觸呼吸道飛沫或直接身體接觸感染者的血液、體液或病變材料或受污染的材料而發生。
潛伏期為 5 至 21 天。
受影響的人通常從發燒開始就具有傳染性,直到皮膚病變結痂。
衛生部敦促公眾,尤其是旅行者,保持警惕並保持高標準的個人衛生,包括如廁後或手被弄髒時要勤洗手。
如果他們出現任何與猴痘相符的疾病症狀(例如突然發高燒、淋巴結腫大和皮疹),應立即就醫,並應告知醫生他們最近的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