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迎辉(43岁,原籍辽宁,永久居民)是一名自由业者,从事撮合男女婚恋的中介服务,为了照顾有过动症的孩子,她选择时间较为灵活的工作。她说,一路走来,多次得到本地政府和社工的帮助,促使她也想为社会出一分力。
“中国人有一个信念:人家对你好,就不能亏欠人家太多。我原想去学校当义工,但学校表示没这个需要。所以我便通过微信号,召集了一批新移民义工。”有时候,机会是要自己去创造的。
她的义工组员多达200人,她说:“其实有不少新移民想做义工,只是不知从何着手,结果很多都找上了我。除了我的群组,本地还有不少义工群,大家都是抱着同样的信念,为社会散发正能量。”

邵迎辉不只是亲力亲为,而且还将新移民义工组织起来,一起行善
平时,她便将这一群义工组织到东海岸捡垃圾,有时候她还会带着孩子参与。她说,将慈善与亲子活动绑在一起,一举两得。
每年国庆,义工组也会参与草坪上的捡垃圾工作。“不说你不知道,每次捡垃圾都需要动员很多人,保守计算也要上百人数,当中有不少新移民参与,可能他们觉得既是城中的一分子,就有责任维系花园城市这个美誉吧!”
除了组队之外,邵迎辉也通过朋友介绍,定时到其他慈善组织帮忙,例如每个星期去帮忙切菜、然后装袋,再分送到老人院。此外,她每周也会抽空走访住家邻近的老人院,去陪那里的老人谈天唱歌。
她甚至主动联系经营水果买卖的老板,将卖剩下的水果分派到不同的老人院,由她负责送两家,其他由一个物流小群协助,运送是完全免费的。“可惜的是,水果公司的捐赠因为今年的不景气,断了货源。待疫情过去,我再看看如何重新开始吧。”
邵迎辉表示,新加坡有一种乐于行善的氛围,可能因为从小就培育爱心,无形中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互助风气。她坦言,以前总把时间忙于工作,移居新加坡后,也不免受到这种全民行善的风气影响,行动也积极起来。她认为,与其说她的付出是对社会的回馈,倒不如说是她的一种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