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丢垃圾现象不减反增 民众:通过罚款和教育双管齐下

本地乱丢垃圾现象不减反增,去年当局所开出的罚单,按年就增加6000多张。受访民众反映,街上确实看到更多垃圾,而要抑制问题不再恶化,则必须通过罚款和教育双管齐下。
根据国家环境局周一(9日)发布的年度与可持续发展报告,当局在2021年针对乱丢垃圾开出的罚单约有1万4000张,去年却增加到约2万零100张,高出43.5%。
记者上街访问民众时,多数受访者都反映,近期确实有观察到更多人乱丢垃圾的情况,一般常见的垃圾包括包装纸、塑料瓶、烟蒂和食物等等。
找不到垃圾桶而乱丢垃圾?
谈及他人可能乱丢垃圾的原因,受访者大致上认为,可能跟垃圾桶数量有关。
公众李衍霓就指出,有时她在公共场合会找不到垃圾桶,结果她就只好带着垃圾继续走,等看到垃圾桶才扔掉。
学生陈相廷也表示,曾在某地铁站外看到随地丢垃圾的情况。“我去那个地铁站的时候没有看到垃圾桶,所以大家可能只是把垃圾放在地上。”

地上的垃圾。(图:张慧仙)
学生宋良燕则透露,她住家的垃圾槽是设置在个别组屋单位内的,需要蹲下才能扔到垃圾,且有时还会有蟑螂,这就促使有些居民索性将垃圾带下楼扔,这样却导致垃圾桶很快就被填满。
民众黄楚玲则认为,本地这些年来的人口越来越多,但“垃圾桶数量却没有跟着增加”。
罚款有效 但从小教育也很重要
至于要如何改善情况,陈相廷认为,罚款可以作为一种遏止人们乱丢垃圾的做法,但同时政府也可以继续通过各种管道,引导人们不要乱丢垃圾。
民众杨智全则认为,执法的触及度终归有限,因此从小教育下一代很重要。
“执法人员没看到,就不会罚款,看到了就被罚款,但执法人员可以抓几个?抓了2万个乱丢垃圾的人,但可能实际上有5万个,有3万个跑掉。所以我觉得要从小培养,像日本那样,它们从很早就意识到环保意识,所以它们会把不同的材料分类再丢弃,所以这种都要从小做起,现在才要教老人家、中年人士会有点难。”
李衍霓也说:“小朋友要从小教育,吃完东西要收拾好,养成好习惯,长大他就不会乱丢垃圾。”
也有民众建议,可以在公共场所增设更多垃圾桶,方便人们丢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