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樱桃老玩子
自今年4月,作为全世界最繁忙的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旅客流量已突破百万大关,这意味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生活又回来了!
新加坡小得只需要一个星期就可以走透透,所以只要一有假期本地居民总是迫不及待地满世界飞,再加上手持全世界最好用的护照,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来就是这里的日常。
特别到了学校假期,去非洲大草原看动物大迁徙,去北极看极光,去芬兰寻找圣诞老人......
尤其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封闭后,国门大开,几乎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地奔向向往的地方,而这次老母亲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不旅行!
长见识变为享受物质繁荣
你以为不出远门是害怕感染不同的病毒,还是担心一大家子出行费用太庞大?都不是!
曾经每个学期一结束,老母亲也是迫不及待地带着娃在假期第一天就踏上旅程,踏上“开阔视野”的自我催眠之旅!然而每次结束旅行,孩子们在畅谈经历的时候,永远的主题只有:
我们住的酒店特别舒服,房间还有小泳池!

你乘坐了邮轮,我搭了直升机!

你们去了特别高级的餐厅,我们吃了特有的山珍海味。。。。。。

对于习惯了高度现代的新加坡居民来说,无论带孩子去欧美,去非洲,埃及,还是周围的泰国、印尼,相应的配套都是各类平台宣传的高级家庭度假酒店!
探索海洋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入住奢华海底套房和登上豪华游艇享用晚餐。观察海洋生物变成浮潜摆拍。体验冰天雪地的冬季变成了滑雪场装备大比拼!


孩子们确实看到了很多没见过的,却不是长了见识!这些高级行程只是带孩子在更现代的条件里去享乐和消费,最后不过是体验了一把生活的奢华,感叹了物质丰富的美好,然后所有的美好最终达成了唯一的意义--为酒店,航空,旅游公司的贡献!
旅行对于孩子
不过是换了地点的游乐场
书上说,旅行可以让孩子开阔视野,丰富精神,体验生命的意义,经历结合内心最终影响人生的图腾。说出这么有逻辑和格局的话的绝对不是小孩子!
在游历过一些名扬天下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后,老母亲发现中学以前的孩子对这些毫无兴趣。试想我们开始对自然,对生命有所思考的时候至少也是青少年时期。如今,我们却顶着见世面的幌子,要带孩子们去体会自然、对历史和文化,还要能看出点什么,是不是很呵呵哒?!
小孩子和父母看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特别是低龄儿童,无论去哪里,最吸引他们的都是游乐场。唯一的不同是换了一个地方玩乐而已,从熟悉的邻里游乐场到陌生的国外游乐场;从一个城市的海洋馆到另一个城市的海洋馆;从楼下的游泳池玩水到其他地方玩水,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水!


最后发现老母亲千里迢迢,千辛万苦带孩子去登高山,去遨游大海,我们眼里的壮阔美景在孩子眼里远不如一次 indoor Playground来的现实、有趣。我们视若瑰宝的自然风景,历史古迹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一文不值!
旅行的重点是行
旅行之所以可以让人成长,无非是要准备行程,面对和解决旅行中面对的问题。只有努力得到的结果才具有意义,试想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旅行绝对是问题不断、麻烦不断的那次。然而当我们带孩子踏上旅程那一刻起,有哪一件事需要孩子依靠自己的行动去完成?孩子们都是自己准备行李吗?孩子们有一起做攻略规划旅行的线路吗?吃喝住行怎样安排他们有去做过search吗?


我想在上飞机的那一刻很多孩子对要去的地方都没有任何概念!没有对风土人情的大概了解,甚至对于地理位置都毫无头绪。一个不需要自主行动的旅行,再多的安排都是徒劳!
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
旅行的目的是体验生活,体验文化,是为了探索未知世界。世界那么大,到底有多大,是不是该先对七大洲五大洋有概念。去哪里旅行,为什么去那里,是不是应该先问个为什么?

比如当孩子读完了《波西杰克逊》,想要探索帝国大厦到底有没有藏着什么秘密;爱琴海文明为什么能孕育出那么多神话;奥林匹斯山真的有神秘力量吗?带着探索欲去旅行,我相信孩子们更能发现旅行的有趣,因为他们有了体验生活的渴望。
那带着一队还不会生活的小屁孩,老母亲到底该不该旅行?如果很想放松休息,就去度假,不是旅行。坚持户外玩耍,去草地上打滚,去水里抓鱼,去骑车,去游泳,让他们安排自己和小伙伴的自由时间。



等他们长大开始思考的时候,再让他们去经历这个世界!
作者:樱桃老玩子,来新八年的野生云南阿姨,边生娃边读研的学渣,玩乐不止,折腾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