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櫻桃老玩子
自今年4月,作為全世界最繁忙的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旅客流量已突破百萬大關,這意味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生活又回來了!
新加坡小得只需要一個星期就可以走透透,所以只要一有假期本地居民總是迫不及待地滿世界飛,再加上手持全世界最好用的護照,說走就走的旅行從來就是這裡的日常。
特別到了學校假期,去非洲大草原看動物大遷徙,去北極看極光,去芬蘭尋找聖誕老人......
尤其在經歷了兩年多的封閉後,國門大開,幾乎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地奔向嚮往的地方,而這次老母親卻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不旅行!
長見識變為享受物質繁榮
你以為不出遠門是害怕感染不同的病毒,還是擔心一大家子出行費用太龐大?都不是!
曾經每個學期一結束,老母親也是迫不及待地帶著娃在假期第一天就踏上旅程,踏上「開闊視野」的自我催眠之旅!然而每次結束旅行,孩子們在暢談經歷的時候,永遠的主題只有:
我們住的酒店特別舒服,房間還有小泳池!

你乘坐了郵輪,我搭了直升機!

你們去了特別高級的餐廳,我們吃了特有的山珍海味。。。。。。

對於習慣了高度現代的新加坡居民來說,無論帶孩子去歐美,去非洲,埃及,還是周圍的泰國、印尼,相應的配套都是各類平台宣傳的高級家庭度假酒店!
探索海洋世界的主要途徑是入住奢華海底套房和登上豪華遊艇享用晚餐。觀察海洋生物變成浮潛擺拍。體驗冰天雪地的冬季變成了滑雪場裝備大比拼!


孩子們確實看到了很多沒見過的,卻不是長了見識!這些高級行程只是帶孩子在更現代的條件里去享樂和消費,最後不過是體驗了一把生活的奢華,感嘆了物質豐富的美好,然後所有的美好最終達成了唯一的意義--為酒店,航空,旅遊公司的貢獻!
旅行對於孩子
不過是換了地點的遊樂場
書上說,旅行可以讓孩子開闊視野,豐富精神,體驗生命的意義,經歷結合內心最終影響人生的圖騰。說出這麼有邏輯和格局的話的絕對不是小孩子!
在遊歷過一些名揚天下的名勝古蹟,名山大川後,老母親發現中學以前的孩子對這些毫無興趣。試想我們開始對自然,對生命有所思考的時候至少也是青少年時期。如今,我們卻頂著見世面的幌子,要帶孩子們去體會自然、對歷史和文化,還要能看出點什麼,是不是很呵呵噠?!
小孩子和父母看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特別是低齡兒童,無論去哪裡,最吸引他們的都是遊樂場。唯一的不同是換了一個地方玩樂而已,從熟悉的鄰里遊樂場到陌生的國外遊樂場;從一個城市的海洋館到另一個城市的海洋館;從樓下的游泳池玩水到其他地方玩水,在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水!


最後發現老母親千里迢迢,千辛萬苦帶孩子去登高山,去遨遊大海,我們眼裡的壯闊美景在孩子眼裡遠不如一次 indoor Playground來的現實、有趣。我們視若瑰寶的自然風景,歷史古蹟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一文不值!
旅行的重點是行
旅行之所以可以讓人成長,無非是要準備行程,面對和解決旅行中面對的問題。只有努力得到的結果才具有意義,試想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旅行絕對是問題不斷、麻煩不斷的那次。然而當我們帶孩子踏上旅程那一刻起,有哪一件事需要孩子依靠自己的行動去完成?孩子們都是自己準備行李嗎?孩子們有一起做攻略規劃旅行的線路嗎?吃喝住行怎樣安排他們有去做過search嗎?


我想在上飛機的那一刻很多孩子對要去的地方都沒有任何概念!沒有對風土人情的大概了解,甚至對於地理位置都毫無頭緒。一個不需要自主行動的旅行,再多的安排都是徒勞!
先讀萬卷書,再行萬里路
旅行的目的是體驗生活,體驗文化,是為了探索未知世界。世界那麼大,到底有多大,是不是該先對七大洲五大洋有概念。去哪裡旅行,為什麼去那裡,是不是應該先問個為什麼?

比如當孩子讀完了《波西傑克遜》,想要探索帝國大廈到底有沒有藏著什麼秘密;愛琴海文明為什麼能孕育出那麼多神話;奧林匹斯山真的有神秘力量嗎?帶著探索欲去旅行,我相信孩子們更能發現旅行的有趣,因為他們有了體驗生活的渴望。
那帶著一隊還不會生活的小屁孩,老母親到底該不該旅行?如果很想放鬆休息,就去度假,不是旅行。堅持戶外玩耍,去草地上打滾,去水裡抓魚,去騎車,去游泳,讓他們安排自己和小夥伴的自由時間。



等他們長大開始思考的時候,再讓他們去經歷這個世界!
作者:櫻桃老玩子,來新八年的野生雲南阿姨,邊生娃邊讀研的學渣,玩樂不止,折騰不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