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犹太人在新加坡是个小族群,但透过这座美丽、带着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教堂,游客不但可以了解到殖民时期的犹太教堂建筑风格,它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年犹太人社群在新加坡的生活面貌。
怎样,可以一边旅游,一边吸收新知识,是不是很不赖?

明古连清真寺 (Masjid Bencoolen)
红蚂蚁介绍了华族印族的庙宇,还有传自西方的教堂,怎能忘了介绍回教堂呢?
明古连清真寺虽不在滑铁卢街上,但只需过一条街就能找到它啦!

明古连清真寺位于滑铁卢街隔壁的明古连街。(谷歌地图)
明古连清真寺原本也建于19世纪(1845年),不过在2001年曾翻新过,成了一栋12层楼商业建筑与服务公寓结合体的一部分。翻新过后的明古连清真寺可容纳1100名信众,于2004年五月重新开放。

翻新前的明古连清真寺。(明古连清真寺面簿)

翻新后的明古连清真寺就藏在新加坡盛捷明古连服务公寓里。(互联网)
从清真寺的官方名字和里头的看板来看,明古连清真寺其实还保留了它创始时的印族传统。它们的讲道和宗教课程都有以淡米尔语进行的哦!

明古连清真寺入口。(互联网)
“跨宗教”拜拜在新加坡并不新奇
据红蚂蚁的观察,新加坡人对种族信仰始终秉持着一颗开放的心和包容的精神。比如,到观音庙拜拜的华人,还会到隔壁的印度庙上柱香,印度人也会到华人的寺庙去拜拜,似乎没有什么忌讳。
就连四马路观音庙周边摊贩售卖的花,也是“多元宗教”的:新鲜的菊花与莲花用于供奉给观音菩萨,塑料茉莉花则用来供奉给印度神明。

不带香朝拜的印度教信徒,专门在克里斯南兴都庙门口放置一个香炉供华人参拜。(今日报)
《今日报》曾访问华人香客为什么会到印度庙上香,该香客表示他自己只是跟风,看见别人拜,他就去拜。也有香客表示:
“你拜的神明越多,不就会得到更多好运吗?”
也对,神明不分你的我的,只要抱着一颗虔诚的心拜拜/祷告,相信你的运气也不会太差。所以,有空的时候不妨去这几个神圣的场所走一走、拜一拜(不想拜的去参观也行),那你就是这条街上最靓受神明保佑的仔啦!

如果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那红蚂蚁觉得新加坡最美的一道风景,肯定就是我们的多元民族与文化。

新加坡共有四大种族——(左起)欧亚族、马来族、印度族和华族。(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