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新加坡的独居年长者数量显著增加,显示出社会结构和家庭模式的转变。
这一变化引发了各界对年长者生活质量和支持网络的关注。本文将深入解析最新发布的家庭趋势报告,探讨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1. 独居年长者数量翻倍
根据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在7月15日发布的家庭趋势报告,去年独居的年长居民人数达到7万8135人,占65岁及以上年长人士的11%。
这一数据比2013年的3万5160人增加了逾一倍,反映出独居年长者的迅速增长。
整体而言,过去十年间,新加坡65岁及以上的年长居民总数从2013年的41万3117人增至去年的70万8656人。
这些年长居民中,超过八成与配偶同住,或与配偶以及子女同住,显示家庭依然是主要的生活安排形式。

来源:联合早报
2.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除了独居年长者,与配偶但无子女同住的年长者人数也显著增加,从2013年的9万2212人增至去年的19万6986人,增幅超过一倍,占65岁及以上年长者的27.8%。
社会学教授郑宝莲指出,这部分年长者中不少是“空巢族”,即孩子成家后未与父母同住。她强调,除了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外,社区中的朋友和邻居也可以成为年长者的重要支持网络。

来源:网络
3. 乐龄SG计划
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卫生部在去年11月推出了乐龄SG计划,未来五年将投入8亿元拓展活跃乐龄中心的活动。
该计划的重点是帮助年长者保持活跃,与社会保持联系,避免孤独感。不少活跃乐龄中心已提升服务,包括进一步动员友伴义工和关爱乐龄大使联系年长者,特别是独居年长者。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年长者在社区中拥有一个支持性和互动性的生活环境。

来源:联合早报
新加坡快速发展的社会和转变的人口结构,促使我们即将步入超老龄社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立强大的社区支持网络,确保年长者不与社会脱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参考资料:
1. 本地独居年长者过去10年增加逾一倍,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