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新加坡的獨居年長者數量顯著增加,顯示出社會結構和家庭模式的轉變。
這一變化引發了各界對年長者生活質量和支持網絡的關注。本文將深入解析最新發布的家庭趨勢報告,探討這一現象及其背後的原因。
1. 獨居年長者數量翻倍
根據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在7月15日發布的家庭趨勢報告,去年獨居的年長居民人數達到7萬8135人,占65歲及以上年長人士的11%。
這一數據比2013年的3萬5160人增加了逾一倍,反映出獨居年長者的迅速增長。
整體而言,過去十年間,新加坡65歲及以上的年長居民總數從2013年的41萬3117人增至去年的70萬8656人。
這些年長居民中,超過八成與配偶同住,或與配偶以及子女同住,顯示家庭依然是主要的生活安排形式。

來源:聯合早報
2. 建立社區支持網絡
除了獨居年長者,與配偶但無子女同住的年長者人數也顯著增加,從2013年的9萬2212人增至去年的19萬6986人,增幅超過一倍,占65歲及以上年長者的27.8%。
社會學教授鄭寶蓮指出,這部分年長者中不少是「空巢族」,即孩子成家後未與父母同住。她強調,除了血緣關係的家庭成員外,社區中的朋友和鄰居也可以成為年長者的重要支持網絡。

來源:網絡
3. 樂齡SG計劃
為了應對老齡化社會,衛生部在去年11月推出了樂齡SG計劃,未來五年將投入8億元拓展活躍樂齡中心的活動。
該計劃的重點是幫助年長者保持活躍,與社會保持聯繫,避免孤獨感。不少活躍樂齡中心已提升服務,包括進一步動員友伴義工和關愛樂齡大使聯繫年長者,特別是獨居年長者。
這些措施旨在確保年長者在社區中擁有一個支持性和互動性的生活環境。

來源:聯合早報
新加坡快速發展的社會和轉變的人口結構,促使我們即將步入超老齡社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建立強大的社區支持網絡,確保年長者不與社會脫節,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目標。
參考資料:
1. 本地獨居年長者過去10年增加逾一倍,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