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夫种菜养鱼难赚钱 新加坡要实现农业生产自给自足任务艰巨

2024年07月30日   •   1368次阅读

新加坡在2019年推出“30·30愿景”,冀望在2030年达到30%的粮食自给率。(联合早报)

作者 李国豪

了提高粮食自给率,新加坡政府2019年宣布推出“30·30愿景”

顾名思义,到了2030年,新加坡出产的农产品,要能满足新加坡人营养需求的30%。

这当中,20%为蔬菜水果,另外10%则来自鱼肉和鸡蛋等食物。

然而,这场征途如今走了一半,新加坡农业生产力却迟迟拉不起来,要实现“30·30愿景”,似乎已成痴人说梦。

数字会说话 新加坡食品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整体食品生产力已连续三年,连新加坡人口10%的营养需求都无法达到。

蔬菜:狮城产蔬菜占新加坡蔬菜总销量的比例从2021年的4.3%一路滑落,2022年只有3.9%,去年更进一步下滑至3.2%;

海鲜:狮城产海鲜占新加坡海鲜总销量的比例同样逐年下滑,2021年还有8%水平,到了2022年跌至7.6%,去年更进一步跌至7.3%。

只有鸡蛋的情况稍好。

鸡蛋:2023年,狮城产鸡蛋占新加坡鸡蛋总销量的31.9%,比2022年的28.9%和2021年的30.5%来得亮眼。

此外,新加坡农场的数量也是不增反减。 根据食品局今年5月的数据, 新加坡去年有254家持照农场,比2022年的257家少了三家。 粮食自给率迟迟无法提升,基本可归咎于两个环环相扣的因素:

成本太高;

需求太低。

成本实在太高啦!

众所周知,新加坡最缺三样东西: 土地、劳动力、水源。

要在有限空间里种菜养鱼,又要节省人力,那就离不开科技的运用。

这包括垂直农场、温室农场等高科技农场。

这类高科技农场的营运成本不低,要达到收支平衡,乃至开始赚钱营利,难度不小。

高用电量尤其挑战。

电费如果陷入激烈波动,将无可避免增加农场营运的难度。

近年来,地缘政治因素刺激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新加坡电费水涨船高。

新加坡今年第二季(4月至6月)的电价为每千瓦时29.79分。

相较2019年同时段的每千瓦时22.79分,涨幅达31%。

由于营运成本实在太高,导致部分新加坡农场撑不下去,想跳进这个产业的潜在投资者,难免也踌躇不前。

加上全球创投资金近两年来因高利率环境而骤减,新加坡农业景况更是雪上加霜。

根据农业食品风投公司AgFunder的数据,去年新加坡食品和农业科技行业的交易价值从2021年的高峰,锐减90%至去年的1亿8700万美元(2亿5100万美元)。

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经营农场,没有雄厚资本恐怕行不通。(联合早报)

新加坡人购买意愿不高

投资成本砸下去了,东西又卖不出去,更是进一步压倒部分新加坡农场的另一根稻草。

新加坡人出了名精于消费。

民调机构YouGov的一份调查发现,虽然有一定比例的新加坡人自称会优先购买新加坡出产的蔬菜(41%)、鸡蛋(48%)和海鲜(32%),但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特别在乎食品的来源地。

此外,在表示会选择进口食品,而非新加坡食品的受访者当中,他们的主要考量分别是价格、品质(口感)和产品的多样化。

其中,价格无疑是新加坡农场业者的“痛点”。

如前文所述,在不少情况下,新加坡农场的营运成本远高于国外的农场,这直接导致国产农产品的价格高于进口货。

以职总平价超市今日公告的小白菜售价为例, 新加坡农场Yili Farm出产的小白菜每100克要价1.02新元,另一新加坡有机农场Vegeponics种植的小白菜,每100克则要价1.36新元。

相较之下,一款来自马来西亚的小白菜每100克的价格却低至0.49新元。

价格落差难免影响消费者对国产农产品的购买欲。

根据彭博社报道,有些已经结业的新加坡蔬菜农场业主声称,自己的农作物不受新加坡主要连锁超市的青睐,甚至有超市建议他不如直接重新包装来自马国的蔬菜,只因为“没人愿意付更多钱”。

一家新加坡养鱼场的业主据悉为了提高销量,甚至得同时经营餐厅和售卖海鲜汤的摊位。

狮城消费者对新加坡生产的农产品需求量并不高。(海峡时报)

如何解决?

老生常谈,亏本的生意没多少人会愿意做。

一些专家提出的建议包括,政府当局提供的补助应更具针对性。

例如,在政府拨款6000万新元设立的农业食品业转型基金(Agri-Food Cluster Transformation Fund)下,当局会根据经济可行性、农场生产力等指标发放补助。

但有者点出,这些衡量方式可能出现误区,例如业主为了在生产力方面“多拿点分数”,可能会倾向种植莴苣,而非羽衣甘蓝,原因是前者的单位重量更重。

另外,也有不少专家提到,科技农场的“在地化”,即更符合新加坡的环境条件,也需要借由当局提供更多补助协助业者创新,才有可能达成。

例如,新加坡一些农场采用的先进自动化温室系统(greenhouse system)其实源自丹麦及荷兰等温带国家。

由于在温带国家运作,这些温室系统侧重为冬天储留热能,以创造适合农作物一年四季生长的环境。

但在又湿又热的新加坡,新加坡农场业者反而必须付出巨额成本“降温”,才能避免农作物因天气过热而无法收成。

进一步推动产学合作,也有助于新加坡农场采用更多更具效率且节省成本的新技术。

据《海峡时报》报道,部分新加坡农场业者指出,新加坡有为数不少的学术和研究机构进行农业方面的科研,但后者的科研成果往往受到专利权保护,一半农场业者根本无法负担高昂的授权费用。

城市农业解决方案服务商Arianetech的首席执行员Edwin Ong就建议,政府或可考虑推出“农业版”的技能创前程进阶计划(SkillsFuture Level-Up Programme),为有意采用新技术的农场业主提供补助。

专家建议政府可采取更针对性的补助,扶持新加坡农场的发展。(联合早报)

务实看待“30·30愿景”

“30·30愿景”的本质并无不妥。

毕竟,当今世界局势诡谲多变,对高度仰赖进口的新加坡而言,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阻,进而影响新加坡的粮食供应。

但针对30·30愿景能否准时达标,或许终究得务实一些,各种惨淡的数据,以及相关行业的生存现况,已经说明了一切。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今年5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就坦诚,政府未来几年或将决定是否检讨在30·30愿景的目标。

“我们不一定要到岸(意即达到目标),但要做到鞭策,因为不鞭策的话,可能到不了岸。”

推动粮食自给率的初衷没错,只是经历了挫折,各个利益相关者有必要思考,如何才能在不干涉市场竞争的原则下,扶持新加坡农产业者发展至能与舶来品一较高下的程度。

新币兑人民币又新高!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新加坡人首选出国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7万次阅读
刚刚,新加坡人又能再领300新币补贴!
2025年07月02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钟出国,中国制造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3万次阅读
事关准证、汇款、出入境!7月,这些大事将影响全岛604万人
2025年07月03日   •   2万次阅读
中国东北走出的传奇女王来新加坡了!“我不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
2025年07月06日   •   2万次阅读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劝“我”别来新加坡?看完后我破防了……
2025年07月05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300新币补贴!申请和使用完整流程一文看懂
2025年07月05日   •   2万次阅读
他等了14年,新加坡永居一直被拒!3岁就来了,一口流利的Singlish
2025年07月05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这么小,抵抗有什么用?挡得住吗?
2025年07月04日   •   1万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万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阅读
新加坡巴士上丢东西怎么找回来?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7月03日   •   9747次阅读
黄循财喊你领钱了,这些人最高可领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9063次阅读
在新加坡购买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7353次阅读
新加坡前内阁部长将出任南洋理工大学高级顾问
2025年07月04日   •   7182次阅读
从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卖的背后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7182次阅读
新加坡组屋区要开通无人巴士了!中国造,靠谱吗?司机怎么办?
2025年07月03日   •   6669次阅读
最新!新加坡储蓄券VS国库券VS定存!哪种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327次阅读
李光耀的遗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如何分开的?
2025年07月01日   •   5985次阅读
嘀——你的新加坡野邻居上线中,请及时查收
2025年07月03日   •   4788次阅读
榜鹅海岸巴士转换站启用,旧站即将翻新,增风扇长椅
2025年07月01日   •   4446次阅读
蔡澜助理回应遗产分配:少去八卦别人隐私!新加坡财富传承的三重密码
2025年07月01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最赚钱的几个行业!2025最新版出炉,你在其中吗?
2025年07月05日   •   427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