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中,邻里关系往往成为衡量社区和谐与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日,新加坡行善运动在社区事务署的“一联通之友”网络(OneService Kakis)答谢活动上,公布了其年度优雅行为调查中关于睦邻关系的最新结果,超过八成的本地居民对自己与邻居的关系表示满意,这一比例较前一年的近七成有了显著提升,标志着新加坡社区在促进邻里和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邻里关系满意度跃升
本次调查由新加坡行善运动于今年1月在线上开展,覆盖了具有代表性的1000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
结果显示,高达81%的受访者表示对当前与邻居的关系感到满意,这一数字相比去年同期的69%有了明显的增长。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新加坡居民对邻里关系的正面评价,也体现了社会各界在推动社区和谐方面的不懈努力。

邻里行为改善:三大亮点凸显

在调查中,受访者特别提到了几项让他们感到满意的邻里行为改善,这些亮点不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01 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邻居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无论是搬运重物、照看孩子还是分享生活小窍门,这种互助精神成为了新加坡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种积极的互动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也加深了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
02 提前告知减少打扰:
许多受访者反映,邻居在进行可能打扰到他人的活动前会提前告知,如装修、家庭聚会等。
这种贴心的行为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让邻里之间更加理解和包容。
03 主动减少噪音污染:
噪音问题一直是邻里纠纷的焦点之一。
但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加坡居民开始主动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噪音,如使用门挡防止门猛烈关上、调整电视音量等。
这些细微的改变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也体现了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尊重和维护。
沟通取代投诉:解决邻里问题的新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还揭示了新加坡居民在处理邻里问题时的态度变化。

当遇到不便时,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通过非正式的方式与邻居沟通解决,而不是直接投诉或求助于官方渠道。
数据显示,39%的受访者表示会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这一比例较去年有所增加。
这种趋势表明,新加坡居民在维护邻里关系时更加注重沟通和理解,愿意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分歧。
仍需努力:减少噪音与吸烟问题
尽管新加坡在促进邻里和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调查也指出了一些仍需改进的领域。
其中,减少在公共区域吸烟和在清晨或晚上等安静时段尽量减少噪音成为了居民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社区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新加坡政府和社会各界仍需继续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共同维护社区的和谐与安宁。
政府行动:成立社区关系处应对噪音纠纷
针对邻里噪音纠纷问题,新加坡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
政府宣布成立社区关系处,该机构的执行员有权调查、吓阻和制止严重的邻里噪音滋扰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