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中,鄰里關係往往成為衡量社區和諧與幸福感的重要指標之一。
近日,新加坡行善運動在社區事務署的「一聯通之友」網絡(OneService Kakis)答謝活動上,公布了其年度優雅行為調查中關於睦鄰關係的最新結果,超過八成的本地居民對自己與鄰居的關係表示滿意,這一比例較前一年的近七成有了顯著提升,標誌著新加坡社區在促進鄰里和諧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鄰里關係滿意度躍升
本次調查由新加坡行善運動於今年1月在線上開展,覆蓋了具有代表性的1000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
結果顯示,高達81%的受訪者表示對當前與鄰居的關係感到滿意,這一數字相比去年同期的69%有了明顯的增長。
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新加坡居民對鄰里關係的正面評價,也體現了社會各界在推動社區和諧方面的不懈努力。

鄰里行為改善:三大亮點凸顯

在調查中,受訪者特別提到了幾項讓他們感到滿意的鄰里行為改善,這些亮點不僅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01 互幫互助蔚然成風:
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鄰居願意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幫助,無論是搬運重物、照看孩子還是分享生活小竅門,這種互助精神成為了新加坡社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這種積極的互動不僅解決了居民的實際困難,也加深了鄰里之間的情感聯繫。
02 提前告知減少打擾:
許多受訪者反映,鄰居在進行可能打擾到他人的活動前會提前告知,如裝修、家庭聚會等。
這種貼心的行為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誤會和衝突,讓鄰里之間更加理解和包容。
03 主動減少噪音污染:
噪音問題一直是鄰里糾紛的焦點之一。
但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新加坡居民開始主動採取措施減少不必要的噪音,如使用門擋防止門猛烈關上、調整電視音量等。
這些細微的改變不僅改善了居住環境,也體現了居民對公共空間的尊重和維護。
溝通取代投訴:解決鄰里問題的新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調查還揭示了新加坡居民在處理鄰里問題時的態度變化。

當遇到不便時,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通過非正式的方式與鄰居溝通解決,而不是直接投訴或求助於官方渠道。
數據顯示,39%的受訪者表示會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這一比例較去年有所增加。
這種趨勢表明,新加坡居民在維護鄰里關係時更加注重溝通和理解,願意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分歧。
仍需努力:減少噪音與吸煙問題
儘管新加坡在促進鄰里和諧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調查也指出了一些仍需改進的領域。
其中,減少在公共區域吸煙和在清晨或晚上等安靜時段儘量減少噪音成為了居民最為關注的兩個問題。

這些行為不僅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對社區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
因此,新加坡政府和社會各界仍需繼續加強宣傳和教育,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共同維護社區的和諧與安寧。
政府行動:成立社區關係處應對噪音糾紛
針對鄰里噪音糾紛問題,新加坡政府已經採取了積極措施。
政府宣布成立社區關係處,該機構的執行員有權調查、嚇阻和制止嚴重的鄰里噪音滋擾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