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70年代末油槽船爆炸后 为救人两男捐血数百次

(图:CNA)
新加坡在1978年发生史拜罗斯号(Spyros)油槽船爆炸事故,当时捐血的呼声响起,全国掀起一股捐血热潮,其中两名本地男子开始捐血,至今他们分别已献血超过100次和300次。
据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报道,这起事故发生于1978年10月12日,当时停靠在裕廊船厂内的史拜罗斯号爆炸,导致76人死亡和数十人受伤。这是新加坡史上最严重的工业意外之一。
超过80名伤者被送往亚历山大医院和新加坡中央医院,其中 19 人过后伤重死亡。随着消息的传播,家属们在医院外等待亲人的消息。事发后,数百人前来献血,医生和工作人员加班处理伤者。
当时是新加坡空军部队见习生Gerard Thomasz和Cornelius Pang就是其中前往捐血的公众。
献血超过300次
现年63岁的Gerard Thomasz已有超过300次的捐血经验。已退休的Thomasz是新加坡仅有的一小部分献血超过300次的献血者之一。
事发当时,他虽然还差几天才满18岁,这也是当时捐血的最低年龄,但由于医院血库缺血,他被允许捐血。
尽管他的第一次捐血是为了应急救人,但之后的数百次捐血都是自愿的。他还受到了父亲的启发,他的父亲也多次捐血。
另一名受访者Cornelius Pang回顾自己看到医院外等待的人群,让他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当年烧焦的尸体的恐怖画面至今仍然留在他脑海里。
他说:“如果闭上眼,我仍然能清楚看到当时的画面。事实上,之后我(再次回到医院)时有一种恐惧,因为当年的经历太可怕,除了尸体,四处都响起死伤者家属的哭泣声。”
Cornelius Pang从那天起至今已捐血超过120次,他表示,自己的内心驱使着他继续这么做。
在紧急时期,大家挺身而出,但和平时期,前往献血的人明显下降。如今,我国大约有1.8%的人献血。到了2030年,将有近四分之一的新加坡人年满65岁。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对血液的需求正在增加。
新加坡红十字会献血计划负责人Prakash Menon表示,当国家达到那个阶段时,1.8%的人口捐血将不足够。“未来五年,我们的献血者需要约占人口的2.5%到3%。”
新加坡红十字会正在与学校合作,教育年轻人,使他们了解捐血的重要性,并使捐血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