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禅寺 / 疫情前)

(四马路观音堂过年热闹情景 / 疫情前)
其实说到抢头香,我们明知自己没有那个本事,如一些信众能在零时庙宇一开门就冲进去将自己的香插进香炉。我们引用玄学家的说法安慰自己:只要是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的第一炷香,都算是“头香”。所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赶在新的一年到来前先去敲钟祈福,再在凌晨1点多赶去四马路观音堂抢头香。尽管夜深了,观音堂内外香烟缭绕、人头攒动,小贩们兜售著鲜花和香,寺庙工作人员手持扬声器不时地高声指引,也有警察在一旁维持秩序,信众们鱼贯进入观音堂敬香或请香。人们把点燃的香火高举过头,眼睛被熏得流出泪水,拥挤中看不到脚下的路,就是被簇拥著往前走,心中默念著美好愿望。
我常有这样的想法:没有在年除夕到过庙宇的人,如何能体会过年的热闹啊?

(四马路观音堂 / 疫情前)

(四马路观音堂 / 疫情前)

(韭菜芭城隍庙的光明灯)
不过今年感受不到这个场景,因为寺庙或缩小了活动规模或取消了这些公开活动,我们就只能待在家里看电视特备节目守岁了。看到十点新闻报道:过去周末人流不多,所以牛车水今天傍晚7点亮灯,给人们一个惊喜。我嘟囔了一句:是因为风水吧?早知这样我们去逛逛就好了......
学校
对于孩子们来说,上学除了学习知识外,在学校过节才真的好玩!每年学校都有几大节日让他们翘首以盼:农历新年、种族和谐日、国庆日、教师节和儿童节。
所有节日中,农历新年最热闹:孩子们除了可以穿上自己漂亮的旗袍唐装上学,还可以在礼堂听老师讲解年的来历、新年习俗。孩子们学会了新年为什么要穿红色的衣服,年初一为什么不能扫地,不小心打破了东西为什么马上要说“岁岁(碎碎)平安”......然后就观赏老师和同学们呈现的表演——为了这场表演,大家不知排练了多久。讲究的学校这时请来醒狮团表演采青,强大的锣鼓喧嚣声让许多老师和学生捂著耳朵,但脸上都笑开了花。之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一位身强力壮的男老师穿着财神爷的服饰,从舞台上跳将下来派发糖果给孩子们,掀起一片欢腾;最后全体师生大合唱《恭喜恭喜》,异族孩子要记住整段歌词可不容易,不过最后两句“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却牢记于心,总会大声地唱出来,脸上满满的自豪。

(年除夕学校举办庆祝活动 / 疫情前)
我猜呀,除了吃喝玩乐取代了上课外,孩子们喜欢农历新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今天老师们都穿得特别好看:为数不多的男老师穿着或素雅或喜庆的唐装,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女老师们则身着或艳丽或典雅的旗袍,花枝招展,笑脸盈盈,平日的严肃矜持一扫而空,怎能让孩子们不爱呢?

(孩子们年除夕在学校做的手工——年桔)

(孩子们猴年除夕在学校学画猴子)
2021年很特别,老师和孩子们虽然也是旗袍唐装上阵,但在礼堂表演的节目取消了,孩子们以“班”为单位,戴着口罩,如平时上课般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老师讲解新年习俗,《恭喜恭喜》不能开口唱只能听了;舞狮采青活动也取消了,财神爷老师则挨班挨户给孩子们拜年分糖果。唯一不变的是每位老师一如既往自掏腰包,早早就把糖果或巧克力装在红包封里,年除夕时发给学生;学校也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两个柑子带回家,祝小朋友和家人新年大吉大利。

(老师包给小朋友的糖果红包)

(红包里是各种糖果和金币巧克力)

(红包里装满了老师的爱)
捞起
有一样过年习俗,是来到新加坡后才知道的,就是“捞起”。一般用广东话来读,谐音“楼(1)嗨(2)“。

(捞起)
这是南洋独特的新年习俗,据说是1960年代几位星洲大厨创造出来的年菜,原本是在年初七人日时享用的。主要食材包括蔬菜瓜果丝和鱼生,吃的时候拌上薄脆、胡椒粉、桂皮粉、香油、酸柑、甜酸梅酱等等,每一样添加物都对应着一句祝语。每人一双筷子将所有食材高高捞起,口中念念有词说些吉祥话,期待来临的一年能捞个风生水起。

(人们在捞起)

(捞起的吉祥话)
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捞起不光是在年初七才进行了,过年期间什么时候想捞就捞。但今年若是在外用餐,捞鱼生时还得按规定戴上口罩,谁都不准在捞起的时候说话,因为一讲话口中的飞沫就会四处乱飞,可能传播病毒。但不说吉祥话怎能喜庆?因此一些音视频软件应运而生,人们安静地捞鱼生,手机播放出录好的各种吉祥话,”Huat Ah“之后,大家就摘下口罩,用公筷把食物夹进自己的碗里,大快朵颐起来。
采青
在新加坡,醒狮采青从来就没有从各种庆典活动中缺席过。自从爆竹禁令颁布后,采青更站稳了江湖霸主地位。论锣鼓喧天,采青要是称第二,就没有什么活动敢说第一了。

(醒狮踩在梅花桩上 / 疫情前)
不管是狮头狮尾还是敲锣打鼓的,醒狮团里清一色年轻小伙,用不尽的精力使不完的劲。即使坐在小型罗厘赶往目的地的途中,帅哥们也会一路有节奏地敲著锣打着鼓,”咚咚咚锵,咚咚咚锵”,好像远远地就通知人们:“我们来了!我们来了”,把浓浓的新春气氛洒满一地。

(锣鼓手们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 疫情前)
农历新年是醒狮团最忙碌的季节:寺庙、商场、酒店、工厂、办公室、学校、小贩中心、巴刹、邻里中心、政府组屋、私宅等等等等,都少不了醒狮们英姿飒爽的身影。

(偶遇醒狮采青@新加坡美术馆 / 疫情前)

(偶遇醒狮采青@白沙浮购物中心 / 疫情前)

(偶遇醒狮采青@圣淘沙 / 疫情前)

(醒狮采青@总统府 / 疫情前)
狮城的狮子们有着高超的武艺,除了高踩梅花桩、腾飞摘取利是外,还能用嘴接住抛过来的桔子,最后从口中吐出一个“旺”字或马票幸运号码做为整场表演的压轴,看得观众们如痴如醉,报以如雷的掌声。

(醒狮用嘴接住桔子的一刹那 / 疫情前)

(醒狮口中吐出的“旺”字 / 疫情前)

(醒狮口中吐出的“旺”字 / 疫情前)

(醒狮采青后留下的马票“真字” / 疫情前)
我的隔壁邻居吴太太家也有请醒狮表演的习惯,我常常躲在自家大门后,从大门猫眼看上两眼,沾沾喜气。
不过疫情当下,醒狮采青的场所大大受限,往年总能在这儿或那儿偶遇醒狮采青,今年一次也没看见。
有一天早上睡醒,听到远处飘来“锵锵锵,锵锵锵”的锣鼓声,赶紧跑阳台上听个仔细,却发现那是楼下清洁工友扫地的声音:刷刷刷,刷刷刷......
拜年&红包
在新加坡拜年是最不用费脑筋、最舒服自在的,人们根本用不着绞尽脑汁去考虑该买便宜的还是贵重的礼物送人,只要两个柑子就可以搞定了。
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或者开工时大家互相拜年,左手一只柑子,右手一只柑子,两手并在一起,恭恭敬敬地交给对方,口中再配搭几句吉祥话,祝对方大吉(桔)大利,就算是拜年了。当然,讲究一点儿的话,可以送上一盒黄梨挞或蜜蜂窝或别的年饼,就非常体面了。

(拜年用的柑子和桔子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