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没有土地的南华农民后代:小国风景 走马观花新加坡

2021年11月15日   •   6156次阅读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有个“新家”有坡的国家叫“新加坡”。

后来知道有个李光耀,新闻里常说他,虽然只是个总理,但却常来中国(一生33次访华),不仅来中国,还去台湾,但就是不和中国建交。

虽然迟迟不建交(东南亚最后一个同中国建交国家),但新加坡对中国友好,李光耀同中国几代领导人都有深厚的交情,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8年中新还没有建交时,邓副总理访问新加坡,李光耀对他说:“凡是我们能做到的,你们都能做得更好。我们是没有土地的南华农民的后代,而你们有知识分子,有最杰出的人才,有诗人,有艺术家。”据说这话是请邓晚宴时说的,邓没有吱声,但回来就制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这话应该是入心了。那时新加坡已经是“亚洲四小龙”了,中国还在百废待兴。

“我们是没有土地的南华农民的后代”,李光耀给自己这样定位,给新加坡这样定位,但他们成功了,每个到新加坡的人难免要感慨一番。

中年以后,新加坡再次被我关注,尚未成年的女儿去那里读书了,因为关注一个人而关注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对那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社会治安特别敏感,这关注持续了五年,新加坡一举一动都波动我的神经,直到女儿回国,新加坡才在心底里放下了。

终于有了一次机会去新加坡,或者说是去马来西亚而路过新加坡。

虽然没有到过新加坡,但我对新加坡人并不陌生,这些年来一直关注不说,还因为那里大多数是华人,同我们说一样的普通话语言,一样的祖先,饮食也是相差不大。有一年我在越南最南面的富国岛游玩,刚住进酒店就遇到了语言障碍,怎么也弄不懂对方说的英语意思,这时出现了两个新加坡年轻人,不仅帮助我解决了语言问题,接下来两天里我们也是一直玩在一起。没有生疏,没有隔阂,完全是朋友的重逢一般,同他们清晨海边散步,白天乘船下海,晚上逛夜市,我一路拍摄,这俩吃货则紧盯着餐饮,不时把找到的吃食塞进我的嘴里......

分别时他们说想来中国做公益,想教那些山里孩子英语,他们还想去西藏看看。给我的印象,我们对新加坡的关注,远远没有他们对我们关注得多啊......

到新加坡接近傍晚,如果在国内,这个点正是航班密集,乘客拥挤的时刻,但过边检发现人很少,基本不用等待。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很大,似乎可以通往全世界,这个机场不仅仅是规模大,而且人性化的服务最好,连续多年在世界范围的评比中名列前茅,是全球唯一的五星级的机场。

樟宜机场每周有四千多个航班,飞行连接五十九个国家,一百多个城市,为新加坡提供一万三千个就业岗位。

新加坡现有人口550万,国土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其中138平方公里,还是填海造地填出来的,这种填海还在继续,据说十年可以填出一个33平方公里的澳门来。

机场到市区有十七公里,弹丸新加坡拥挤著这么多人(每平方公里7697人),但交通没有显得过分拥挤,甚至街道上的行人并不多,怎么回事?迎接的导游说人们都在地下呢。除了填海和盖高楼,新加坡还向地下要土地,挖出的土去填海,挖出的空间做商场、地下交通以及公共设施。地下工程分好多层,几乎都挖空了。我好像看到一个报道,说新加坡还要挖一个地下38层的“科学城”,缓解土地不足的地面压力。

很快到了我们下榻的国尊河畔大酒店。主办方为我们每个人安排了单人间,我的房间在17楼,但我到房间后发生了一件囧事。

原来房间里有人,不仅有人,还在洗澡,光着身子从卫生间探出来,说:“你来了?”

原来是星云,我们是认识的,以前参加国内参加活动曾有两次住在一个房间(这次也是参加一个活动),他是中午赶到的。但这次不是都是单人房间吗?怎么又给我们安排在一起,看看房间里的单人大床,我们彼此看看瞬间明白了,是搞错了。

不知道是酒店的责任还是主办方的过错?我下楼去换房卡时不免倒吸口冷气,这要不认识的人会怎样,这要是位女士会怎么样?囧大了!这可是酒店的事故啊!以服务优质著称的新加坡怎么也会有这种低级错误发生。

这次换给我的房间是23层,这回更高了,新加坡的风景一览眼底了。

晚餐安排在一家粤菜馆就餐,叫“金喜楼”。

“黑胡椒螃蟹”、“当归烧鸭”、“港蒸海红斑”、“蚧肉干贝鱼翅”、“烧味五拼”、“花枝西兰花”、“荷叶饭”,完全都是熟悉的味道。女儿知道我来新加坡了,一再叮嘱我要吃“海南鸡饭”和“辣椒螃蟹”,不要酒店里吃,要去食阁里吃。

饭后带我们去游新加坡河,路遇一家老字号的“肉骨茶店”,女儿后来告诉我这家店很有名,很多名人、明星都来这里吃,是新加坡的名店。

可惜我们刚刚吃过晚餐,经过同意,我进去看了一下,感受一下名店的氛围。

肉骨茶是新加坡华人饮食文化的代表。华人刚来南洋非常不适合这里湿热气候,不少人患有风湿病,使用传统的驱寒治病要用当归、枸杞、党参、桂皮、熟地、西洋参、甘草等来煮药,因为忌讳药字,改称为“茶”。一次有人粗心把一些猪骨头放入了“茶”中,结果这肉茶汤不仅治病,还非常的好喝,吃药成了乐趣。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进,这种“药膳”不促进了美食文化,也成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没有想到弹丸之地新加坡竟然有32条大小河流,而新加坡河是一条主要的河流,这里曾经是新加坡港口与贸易的开端,有近两百年的繁荣史,而今经治理后成为旅游和储存淡水的内河,或者说是一个3.2公里的蓄水池。

新加坡河两岸如今成了高级餐厅和酒吧、咖啡厅,是购物、娱乐、休闲的场所,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坐下喝上一杯,欣赏著新加坡河上的往来的游船,两岸的灯火,还有歌手们的轻吟慢唱。

夜色阑珊,夜色迷魅。但新加坡的酒水是很贵的,这里可不能像国内那样大碗喝酒,想喝也就意思一下。

我们上船,夜游新加坡河,游船缓缓地行驶,两岸高楼林立,灯火通明,新加坡的繁荣在天上。

船停靠在滨海湾我们下船,这里有著名的鱼尾狮公园。

鱼尾狮公园是新加坡面积最小的公园,却是新加坡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鱼尾狮”是一种虚构的鱼身狮头的动物。狮头代表传说中的“狮城”不屈形象,而鱼尾造型似浮泳于层层海浪间,则代表当年飘洋过海,南来谋生求存刻苦耐劳的祖祖辈辈们。

金沙湾对面就是著名的“金沙酒店”,号称当今世上最昂贵酒店。

金沙酒店是我早就熟知的地方,不是因为它的华贵,而是它所拥有的室外游泳池,位于酒店55层高的塔楼顶层,是国际标准泳池长度的三倍,也就是150米长,距离地面198米,是这一高度下世界上最大的室外泳池。

看了很多人在这里拍摄的照片,最深的印象不是游泳,而是趴在泳池边看风景,似乎可以俯瞰新加坡城市的全部......

夜游新加坡,看得见的繁荣,看得见的发展。这个在1965年才建国的弹丸小国,没有自然资源,甚至没有水源,国力严重不足,面对困难李光耀曾掩面大哭,而它是要在“一虎三狼”(印尼为虎,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是狼)之间生存,何其之难!

1/2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550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8379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