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新加坡是个“花园城市”。
新加坡境内草茂花繁,整洁美丽,道路两旁树木成荫,街头到处是小花园和小草坪,环境和空气都保持得相当好。

一出机场就能看到的美丽的星耀樟宜,图源:Shutterstock
可是,在十余年后的2035年,新加坡可能会被山一样的垃圾淹没!
最近,美媒《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来到新加坡实地采访了一趟后,透露出这个信息量巨大的、正在发生中的事实......

新加坡“垃圾岛”不堪重负
2035年就要满负荷了!
新加坡是个小岛国,在总面积7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住着564万人,对环境的压力可是不小。
新加坡处理垃圾的秘诀,就隐藏在新加坡南部离岛群中的实马高岛上。
这里是新加坡唯一的岸外垃圾埋置场。

图源:海峡时报
不过,随着新加坡人产生的垃圾不断增加,目前,这个已经快不能满足日常垃圾产生后进行填埋了。

图源:华尔街日报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时,新加坡废品处理和填埋工程的总理更是透露了一个让人忧心的事实:
到了2035年,实马高岛将完全被填满,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处理垃圾了!

图源:华尔街日报
新加坡人口不断增长,垃圾不断增多,面临的垃圾处理挑战日渐增大由此可见一斑。
谈及这事,这名专家也不仅露出了略显无奈的苦笑,颇有些自嘲地反问道: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另外一处垃圾埋置场呢?

图源:华尔街日报
虽然在新加坡,不是所有的垃圾都会被直接送去埋置。但是从数字上来看,新加坡所面临的“垃圾问题”确实已经到了相当紧急的地步了。
根据新加坡环境局公布的数据,每日收集的垃圾会分成三部分处理:
55%的垃圾送去工厂循环再利用
42%的垃圾送去焚烧场用来发电
3%不可焚烧垃圾送去埋置

图源:华尔街日报
其中,可焚烧垃圾背焚烧后所产生的灰烬,也会和不可焚烧垃圾一起送去埋置。
看起来,整个垃圾处理过程新加坡已经做到了物尽其用,尽量减少了垃圾埋置量。
但实际上,新加坡每一个垃圾焚烧厂(垃圾焚烧发电设施),每天都要收到近6600吨的垃圾!而在新加坡,一共有四处这样的设施......

图源:华尔街日报
不仅如此,即使经过了焚烧,也依旧会有总垃圾体积的约10%的灰烬留下。
据统计,每天,实马高岛垃圾埋置场,都要接收接近4.4吨的焚烧灰烬。


图源:华尔街日报
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实马高岛上垃圾埋置场的第一阶段工程,其中的11个填埋区有10个已经被填满,只剩10%左右的用地了......
虽然每块填埋区填满后会铺上一层泥土,让绿草和树木生长,形成绿色地段。但等待一些垃圾(特别是塑料垃圾)自然降解,需要的时间相当漫长。

图源:Green Network Asia
原本,实马高垃圾埋置场当局预计要到2045年才会“寿终正寝”。
不过,随着垃圾量这些年来的持续增加,当局几年前就调整了预期,对于实马高岛使用期的最新预估是:它会提前十年在2035年就迎来“终结”。


图源:华尔街日报
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垃圾处理压力。当局已经从2016年开始,启动了实马高岛第二阶段工程的大型填埋区,以应对新加坡的填埋需求。

图源:8视界
而另一方面,当局也正在和本地大学合作,寻找是否能够将这些垃圾焚烧后的灰烬用于其他用途,例如道路工程上面。
这样,每日送来实马高岛需要被填埋的垃圾,就会减少相当多的一部分。


图源:华尔街日报
但是,就目前来看,新加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加坡在2035年后,还能继续那么干净吗?
新加坡从源头控制产生垃圾
设立零废弃总蓝图新目标
2019年,新加坡政府宣布为首个零废弃总蓝图设下新目标,以延长实马高岛的使用寿命,过了2035年仍能使用。
其中一项,就是希望到了2030年,能让实马高垃圾埋置场每天处理的垃圾减少30%(也就是垃圾再循环利用率提升到70%)。

图源:NUS
在新加坡,当局曾经统计过,约有40%的垃圾无法再循环利用,是因为受到过严重污染必须送去焚烧。
幸好,越来越多组织和个人开始加入各种回收计划,将各种家中不要的物件送给活动方,而不是随意丢弃造成污染不可再利用。

网友分享收到的环保废品回收活动传单,图源:Reddit@archampion
根据国家环境局的数据显示,新加坡的总垃圾量在2017年到2019年间,连续三年有所下降。
然而,在2022年,新加坡制造的垃圾达739万吨,高出了疫情前的水平,而同期回收率则下降2.5%。住家垃圾回收率更是下跌至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因此,想达到“零废弃”目标,还需要更多人自发行动起来提高环保热情。

图源:早报
一直以来,新加坡政府在垃圾回收上都是从源头上针对垃圾下手,控制垃圾的产生。
新加坡的垃圾分类不太复杂,只分为蓝色垃圾桶(可回收物)以及绿色垃圾桶(不可回收物)。

图源:NEA
可回收垃圾箱中可回收的垃圾也只归为4类:绿色代表玻璃制品、蓝色代表纸制品、红色代表塑料品、黄色代表金属用品。

图源:见水印
从小学开始,新加坡就教育大家要遵从3R(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减少垃圾的产生。
早在几年前,肯德基、汉堡王等多间锁快餐店就加入了“无吸管运动”,减少这类物品的使用。

图源:TNP
此外,为了减少垃圾量,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还制定了以下几个重要策略:
1)减少包装垃圾的总体数量
由于,产品包装垃圾大约占新加坡日常生活垃圾重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从2007年起,新加坡政府、工商界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签署“自愿包装协议”。
按照协议,签订协议的公司包括产品生产商、零售商、批发商等,要主动制定减少包装数量的标准。
根据政府的推算,自2007年签署第一份协议到2019年,包装生活垃圾已减少了上万吨,已初步达到减少包装垃圾的效果。

图源:8视界
2)推动垃圾循环利用
除了使用焚化技术使90%被烧掉的垃圾转换成了电力外,新加坡政府还利用混凝土再生材料,使建筑垃圾再循环率达98%。
与此同时,政还利用电子垃圾的回收拆解,发展城市垃圾处理的新产业,并积极开发洁净能源,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焚化垃圾后所产生的诸如建筑废料、工业残渣等灰烬和不可燃烧垃圾,会先利用磁铁分离器吸取其中含有的废铁送厂售卖,剩余的部分再进行二次分拣,将适用的灰渣制作砖头或用于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