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新加坡60年,西方怎么不去推翻李氏家族?李光耀太“狠”了

2021年05月16日   •   4万次阅读

提起新加坡,我们往往想起的是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当年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和伦敦、纽约、香港并称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港口城市、外贸发达,公务员体制实行高薪养廉,廉洁指数位居世界前列。

实际上,在这些良好的形象背后,新加坡还是一个被“国父”李光耀以及其子李显龙执政超过60年的国家,以至于有人称新加坡为“李家坡”,是“李家人”的天下。

身为现代国家却又类似古代的世袭继承制度,新加坡在执政领导者方面和伊拉克的萨达姆、利比亚的卡扎菲、叙利亚的阿萨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然而他们还有更大的不同在于,后者无一例外被美国为首的西方作为独裁政府进行了颠覆,发动了数场战争,留下了满地疮痍。

可是新加坡却安然无恙,不禁让人发问,到底是何缘由?

立志成为西方国家

新加坡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岛国,邻近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扼守重要航道马六甲海峡南端。

全部国土面积不过700余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00万,和中国的一个普通二线城市相当。

面积狭小、人口量小、力量弱小,却又地处交通要道,注定了新加坡从大航海时期之后就屡屡被殖民的历史,曾经长期属于英国殖民地,后来二战时期又被日本占领。

基于自身的地理优势和国力劣势,新加坡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1959年,新加坡从英国手中取得相对独立地位,彼时李光耀便当选新加坡总理。

但随后1963年,新加坡又宣布和文莱、马来亚等国并入马来西亚,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

1965年,新加坡再次宣布独立,正式开始了一个小岛国独立发展的历史。

这是第一个阶段,从最开始想要依附于一个大的马来西亚岛国,到最后基于经济利益、民族成分较为单一、马来人种族歧视严重等原因,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决定走出一条独立自主发展之路。

选择独立之后,在意识形态上,新加坡也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苏俄以及中国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正在东南亚熊熊燃烧。

从越南、老挝到柬埔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革命唤醒了很多东南亚小国家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民积极争取自己的利益,不惧美国威胁,争取自身利益。

新加坡国内从二战时期本身就有很多华文学校,积极培训共产主义力量,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谓易如反掌。

但是敏锐又实际的李光耀看出了这条道路的弊端,就是思想上确实能够给予解放,但是经济上却裨益不大。

甚至带来诸如红色高棉式的灾难,李光耀认为这不是新加坡所需要的。

这是第二个阶段,李光耀做好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抉择,即领导新加坡全面投入西方阵营。

作为一个华人构成的国家,李光耀却决定使用英语作为本国语言,学校里必须教英语,不得教华文。

当然事后证明英语作为新加坡的语言,对于培养人才与国际化,吸引西方投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国内军事力量薄弱,李光耀就邀请本来已因为新加坡的独立被赶回去的英国军队驻扎新加坡,以此增强新加坡国防力量,保卫国家安全。

国家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怎么办?

新加坡积极站队美国,寻求美国大哥的帮助,获得巨大的美元投资。代价是出让黄金海道马六甲海峡的权益给美国,允许美国在新加坡布局军事基地。

既然屁股坐在了西方一边,自然还要跟着美国一起狂吠,干一些反华的勾当。

后来的发展证明,李光耀领导下的新加坡这一倒向西方的决策不能算作失败,反而是走出了一条基础落后的弹丸小国通过亲美成功发展壮大的道路。

最终的成果就是新加坡成功地加入了“英联邦”,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一起成为这个老牌西方国家以曾经殖民地为基础而组建的松散的联盟之中,算是递交了投名状,并被接纳为一员。

美国一看,哦,新加坡原来是英联邦成员国,那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算作同根同源的亲戚了,还有什么好打压的呢?

可是新加坡真正成为西方国家了吗?

睚眦必报

虽然新加坡在大政方针上唯美国和西方马首是瞻,但是在细枝末节上却是毫不客气,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睚眦必报。

这突出体现在新闻媒体上。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任何国家领导人都会被外媒大肆批评,特别是英国BBC、美国TIMES等,有时就连美国总统都是骂得一个劲儿,对于外国领导人,更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极尽抹黑之能事。

但是令人称奇的是,整个西方媒体,几乎没有对李光耀,包括对其领导方式,及其儿子执政一事的任何公开形式的批评。

怎么回事?难道李光耀真的是没有丝毫缺点的完人吗?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一方面是李光耀会不惜自己一国总理的地位,对任何涉嫌批评他的单篇文章追究到底。

亲自下场,左右开弓,零容忍,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当年李光耀首先针对的是美国《时代》周刊。

《时代》杂志由于报道了一名新加坡国内反对党的新闻,李光耀看到后,认为与事实不符,就让秘书写了一封信去纠正报道不实之处。

《时代》周刊当然没有理会,但是《时代》杂志在新加坡的销量却从18000本被砍到了2000本。

于是8个月后,《时代》原文照登了李光耀的覆信。

经此一役,美国诸如《经济学人》等报刊也学会了听话,有的甚至还付出了几十万美金的代价。

但是偏偏《华尔街日报》仗着自己与美国政府的关系,表示宁愿牺牲销量也要揭露真相,决定与新加坡政府硬抗。

新加坡先是将《华尔街日报》销量从5000减到了400。

《华尔街日报》表示新加坡政府太过专制,将损害很多想读这份报纸的人的利益,决定免费赠送给新加坡人看。

李光耀接过招来,他表示如果《华尔街日报》真是出于这样崇高的理由,他同意免费发放,但前提是为了保证《华尔街》崇高道德地位,该报不能刊登任何广告。

《华尔街日报》从此噤声。

收拾完美国的大报,李光耀又马不停蹄地拿英国大报《泰晤士报》开刀。

《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名叫莱文的记者,报道李光耀在新加坡国内搞类似独裁王国统治。

李光耀看到后大为恼火,亲自上阵,表示要与该记者举行电视现场直播辩论。

记者有点怂了,说怎么可能有媒体接受这么无聊的事情。

李光耀立马回应,已经联系好了BBC主席,会拿出半个小时给他们辩论。

记者当然不敢应战,就说,我们是在报纸上打嘴仗,也应该在报纸上做个了解,在电视上算是怎么回事。

李光耀说可以啊,于是写了一篇反驳的文章,要求《泰晤士报》登出来,《泰晤士报》没有登。

于是李光耀买下《独立报》的半个版面,公开刊载回信。

记者压力太大,所幸就再也没有回应,也不敢写文章批评李光耀了。

另外一方面,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奉行严刑峻法的国家,李光耀会对胆敢批评他的国外文章作者提起严重的诽谤指控,赌上整个新加坡的时间和精力与作者一个人打官司,追究到底。

这就不得不提到李光耀的背景了,作为一名从剑桥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在英国就拿到了律师执业资格,他拥有极高的法律素养,何况他还可以调动整个国家的资源。

而那些批评他的人们所写的文章难免会有漏洞,他往往从漏洞出发,对作者发起严重的指控。

从1965年以来,李光耀控告媒体诽谤的官司多达20多宗,包括《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在新加坡国内控诉,最后结果全部胜诉。

比如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鲍林就因为卷入李光耀父子的官司里,被判在报纸上公开道歉,并赔偿总共达11.4万美元的名誉损失补偿金,以及高昂的律师费。

由此可见,连批评两句,李光耀就会动用全国力量死磕到底,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感觉不好惹,也不愿意惹罢了。

真正原因

无论是因为新加坡与西方国家有一定“亲戚”关系,还是李光耀有仇必报,这都是美国不去干涉推翻李氏政权的外因。

真正的内因还是要从西方自己身上来分析。

首先,从意识形态上讲,作为老牌双重标准制定者,美国为首的西方着重打击的都是所谓真正独裁,没有民主的国家。

例如萨达姆在国内倒行逆施,暴虐成性,并且一执政长达数十年,也不存在什么选举,把领导人让给自己儿子也是明目张胆。

但李光耀显然不是如此,作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滋养者,他能看到西方式民主的优点,但是作为现实主义者,他也清楚其中的弊端。

于是他保留了西方式民主的外壳,但是在内部做了很多手脚,让反对派每次大选席位都不会超过3个,藉以牢牢稳固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然后他每次都毫无悬念地当选总理。

然后当他试图“传位”给儿子李显龙时,也采取著合法的外衣。

即先提前安排儿子早期步入政坛,奠定基础,再安排自己的下属当个几年总理作为过渡,然后又迅速授意让李显龙当选总理。

这一当又是十几年。

作为一个律师,程序合法是李光耀最擅长的手段。

因此,李氏父子虽然共同执政超过60年,但是程序上却几乎无可指摘,也让美国为首的西方没法找借口。

其次,要遭到美国打击报复还有一个必备条件就是不听话,而且还敢于挑衅。

利比亚的卡扎菲就是如此,天天在石油上刺激美国,联合非洲兄弟们搞什么“万王之王”,惹得美国一怒之下就出兵灭了他们。

1/2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5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405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