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11人命丧珠峰 山势再险峻也无阻登山者攻顶

2023年05月25日   •   1710次阅读

海拔8849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法新社)

作者 刘智澎

穆朗玛峰,海拔8849米。

它是喜马拉雅山脉之首,也是世界第一高峰。

今年是人类成功登上珠峰的70周年。自从新西兰登山家希拉蕊爵士在1953年首次攻顶后,每年4月至5月的登山季就会迎来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慕名“朝圣”。

不幸的是,平均每年有五人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丧命。

今年的登山季才刚过半,就已经有11人罹难。

他们来自美国、中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摩尔多瓦、印度和尼泊尔。

另有一名新加坡人和一名马来西亚人下落不明。

失踪的新加坡籍男子是39岁的斯里尼瓦斯,他在4月1日出发前往尼泊尔攀登珠峰,原本预计在6月4日返回新加坡。

不过,他在成功登顶后出现冻疮和高原脑水肿症状,下山时与队友走散,超过24小时没与妻子联系。 (高原脑水肿是一种血管性水肿,会造成方向感混乱,嗜睡和恶心等症状,是身体无法适应高海拔环境引起的。)

斯里尼瓦斯的亲属已在联署网站change.org发起请愿书,促请有关当局尽快寻找他的下落。

失踪的新加坡籍登山者是39岁的斯里尼瓦斯。(联署网站change.org)

另一名失踪的33岁马来西亚籍男子是一名听障人士,他是今年四名马来西亚登山队员中唯一攻顶的人,却在下降到海拔8000米的四号营地后音讯全无。

上山难 下山更难

登山者闻之丧胆的“死亡区”,指的就是海拔8000米以上的区域。

那里的空气非常稀薄,含氧量只有平地的三分之一,气压也只有海平面的一半,气温甚至可能低于摄氏零下35度。

海拔8000米以上的珠峰“死亡区”空气非常稀薄,含氧量只有平地的三分之一,气温甚至可能低于摄氏零下35度。(Nepal Guide Treks & Expeditions)

专家提醒,在这种恶劣气候下登顶,很容易出现缺氧和体温过低的情况。

缺氧有可能导致大脑反应迟钝而产生幻觉。体内的水分减少,加上红血球增加,也可能造成血流缓钝,肢体容易冻伤。

国际救援组织负责人坦言: “当登山者在那个高度失去活动能力,旁人要做任何事帮助他都很难。”

尤其是登顶前的800米,山势险峻,登山者步步惊心,深怕一失足就会往下坠2公里。即使成功登顶,下山时也可能遇到暴风或雪崩而丧命。

因此,有经验的登山者常说: “登上山顶只不过成功了一半,安全下山才算是大功告成。”

登山也会“交通拥堵”

上山的人太多,加上许多登山者经验不足,也是珠峰屡传死讯的主要原因。

由于能见度和风力适合登顶的日子只有那么几天,一天内可能有数百人同时攻顶,导致“瓶颈处”出现蜿蜒数百米长的人龙。

到了登山“旺季”,一天内可能有数百人同时攻顶,导致登顶前的“瓶颈处”出现蜿蜒数百米长的人龙。(Nimsdai Project Possible)

一些登山者耐著严寒气候,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区”等候数小时,因冻伤或体力不支而身亡。

也有登山者为了自拍留念而互相推挤,峰顶平坦的部分估计只有两张桌球桌那么大,上面却挤了15到20人。

一名加拿大登山者拍摄的照片就显示,排队的登山者脚下躺着几具死尸。

“沿路及帐篷内都有尸体,皑皑雪地上裹着鲜艳登山服的尸骨,叫人触目惊心。”

尽管如此,尼泊尔政府每年仍发放数百张登山许可证,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有来自65个国家的478人获得许可证,是历来最多。

一张许可证的申请费用是1万1000美元(约1万4800新元)。有人因此形容:

“登上珠峰的每一步路,都是用钱铺出来的。”

尼泊尔政府曾被指责把关不力,滥发登山证,山上也没有政府管辖的“交通警察”疏导人流,才会酿成惨祸。

不过,尼泊尔旅游局矢口否认,辩称是天气恶劣造成太多人集中在数天内攻顶。

有钱就能登顶 没登山经验也无所谓?

珠峰曾被登山家誉为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山峰之一,数十年前只有经验丰富的登山运动员才有办法登顶。

珠峰大本营随处可见登山者的帐篷。(法新社)

不过,现在只要有钱、有体力,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征服这世界第一高峰。

根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近九成的登山者缺乏基本的登山技能。

只要支付3万至12万美元(约4万至16万新元)参加各类登山团,就能跟着尼泊尔籍“雪巴人”(Sherpa)向导一起登顶。

一些低成本运营的尼泊尔街边小店,甚至主动向没有登山经验的人提供登顶服务。登山者若不熟练,很有可能拖慢登山进度,对山上的每一个人构成威胁。

为整治攀登乱象以及减少意外伤亡事件,尼泊尔政府官员和登山专家已组成委员会,实施更严格的资格审核。

打算攀登珠峰和其他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的登山者,必须完成基本和高海拔的登山训练,才可获准登山。

他们也必须出示体检报告证明身体健康,以及雇用正规的尼泊尔登山向导。

林有利曾在1998年率领新加坡首支珠峰团队登顶,他在过去30年攀登过无数山峰,也曾两次患上高原肺水肿。

新加坡首支珠峰团队1998年在珠峰大本营,手持新加坡国旗合影,左二是队长林有利。(联合早报)

他接受亚洲新闻台访问时说: “有经验的登山者,对身处的环境会有更好的掌控力,例如我白天还有多少时间登山?当下的体能状况如何?上山和下山的速度如何?”

攀登珠峰考验的是登山者的体能、心态和智慧,但登山会否遇到危险,能否成功登顶,却不完全在登山者的掌控之中。

自1922年有记载以来,命丧珠峰的登山者已超过200人,大部分死者的遗体都被埋在雪地和冰川里。

不过,对寻求刺激的登山者来说,珠峰的吸引力仍无可比拟,就连死亡也似乎没有太大的威慑力。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3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985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4959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