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用户数据成为了企业的重要资产,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服务用户,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随着数据隐私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在利用数据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码金融业者蚂蚁国际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未来五年将投入500万元用于隐私增强科技(Privacy Enhancing Technologies,简称PETs)的研究。

图源:FACEBOOK
PETs是一种可以加强隐私保护的科技,它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资料,如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这些资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立足本土实际开发智能保护模型
蚂蚁国际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合作研究将以实际商业案例为基础,旨在探索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发展业务,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同一地区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为不同用户推送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广告。此外,该研究还将关注如何通过PETs技术,实现在数据分析和应用过程中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图源:ST
为了推动PET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蚂蚁国际还宣布将投资额外1500万元,在本地和海外培养相关人才。这些人才将致力于PETs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为数据隐私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虽然PETs还没有系统化的监管规定,但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早在2022年就推出了沙盒,让企业在安全的环境下试行PETs,这个沙盒已经吸引了蚂蚁国际、Grab、万事达卡等企业的参与,其中不少试行项目都涉及到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或会涉及伦理问题
在个人资料保护周研讨会上,多名国际专家强调,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聪明,取决于所学习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在生成式AI的催化下,PETs可以帮助企业收集更多资料用以训练和测试AI模型,甚至“制造”出合理数据,以增加准确性。然而,AI伦理和数据隐私专家新加坡法律学会学会执行长杨子健提醒,任何工具都是一把双刃剑,即使用PETs也可能影响AI模型,企业须谨慎对待。

国际智库信息政策领导中心负责人贝拉米在座谈会上表示,企业需要投入很多资源去了解和运用PETs,因此如果没有硬性监管要求,或者企业不愿意使用PETs,那么他们可能就不会采取行动。为了鼓励企业使用PETs,当局提供了资助,以支持企业进行相关测试。
总的来说,PETs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科技,它可以帮助企业在利用数据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随着监管机构和消费者对隐私的关注提高,PETs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未来,企业需要了解和运用PETs,以确保他们的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消费者预期。通过PETs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更好地利用数据推动业务发展,实现数据隐私保护和业务增长的双赢。
